】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20年,文旅產業破困局迎復甦
http://www.crntt.hk   2020-12-28 09:03:32
  中評社北京12月28日電/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文化和旅遊產業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難能可貴的是,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之後,行業上下共同推進復工復產複業,於困難與挑戰中不斷發現新機、開創新局,在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顧這一年文旅產業的發展,或許,這些關鍵詞可以喚起我們共同的記憶。

  無預約,不旅遊

  2020年,旅遊行業最顯而易見的變化是預約旅遊的普及。“無預約,不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景區經營的基本要求,也讓遊客養成了出行的新習慣。

  “五一”小長假期間,80%以上的5A級旅遊景區實現了通過官網、公眾號、第三方平台等預約門票。據中國旅遊研究院調查,國慶中秋長假期間,有82.8%的遊客不同程度體驗了預約出游。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中,就曾明確“推廣景區門票預約制度,合理確定並嚴格執行最高日接待遊客人數規模。到2022年,5A級國有景區全面實行門票預約制度”的要求。疫情的出現,加速了預約旅遊的普及。
對遊客來說,預約旅遊可以避開排隊購票,減少等候時間,同時避免“扎堆”出行,提升旅行體驗;對景區來說,預約旅遊有利於加強精細化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特別是對一些歷史人文景區而言,預約旅遊可以有效控制人流,減少人數過多對景區帶來的過度損耗,可謂一舉多得。

  數字文化產業逆勢上揚

  受疫情影響,我國的文化消費呈現出一些新特點,比如:越來越多的演出、展覽、會展等文化產品和資源走上“雲端”,消費者不必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的享受文化大餐……這得益於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

  一方面,數字文化產業日益豐富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它在疫情期間實現逆勢上揚,成為拉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與互聯網數字化相關的文化新業態產業實現了2.12萬億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9%。同時,數字文化產業正創造著越來越多的就業崗位。

  今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了《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這份國家層面關於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宏觀性、指導性政策文件,向社會和行業發出支持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明確信號,它對夯實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基礎、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型業態、構建數字文化產業生態等內容提出具體要求,將進一步引導產業發展方向。

  助力扶貧增收

  6月,在文化和旅遊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的支持下,幾大電商平台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相關企業與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在各平台開展銷售活動,進一步打開產品銷路,把指尖技藝轉變為指尖經濟。

  非遺是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掌握一門手藝往往意味著脫貧增收有了希望。2018年以來,在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支持下,許多地方開展“非遺+扶貧”工作,截至今年6月,各地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超2000所,帶動非遺項目超2200個,培訓了近18萬人,帶動近50萬人就業、2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鄉村旅遊是帶動農民增收,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受疫情影響,遊客越來越傾向於慢節奏、短周期、近距離的出游方式,相比城市、旅遊景區等人流密集的傳統目的地,親近自然、出行便捷、綠色時尚的鄉村旅遊日益受到青睞。今年以來,文化和旅遊部等適時推出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把優秀傳統文化、鄉土風貌與現代旅遊需求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此帶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