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支撐
http://www.crntt.hk   2020-12-02 08:00:05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維、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這是中央基於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重要戰略舉措,為“十四五”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科技創新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把握自立自強的豐富內涵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呂薇文章稱,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深刻變化的國內外形勢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從國內看,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支撐發展的條件正在發生變化,要素成本上升,傳統發展動力減弱,必須培育新動力、新模式和新優勢,科技創新對發展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從國際看,一方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愈益成為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誰在科技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夠掌握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另一方面,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關鍵核心技術是買不來、要不來的。要依靠自主創新,把國家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無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需要科技發展與創新的強勁支撐。

  科技自立自強與自主創新一脈相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和創新對國家發展的支撐作用。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經濟建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工作必須面向經濟建設”的“兩個必須”,再到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創新在國家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眼下,中國科技創新正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中國科技研發人員總量穩居世界第一,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國際科技論文和高被引論文數量均位居世界第2位,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重要貢獻者。但也要看到,中國創新能力尚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與世界科技強國相比尚有較大差距,科技投入產出效率還有待提高,知識產權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產業鏈供應鏈還有許多“卡脖子”環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不僅反映了科技創新在中國未來發展中的重要性,也呼應了中國創新轉型升級的要求。“自立”體現了自主創新,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安全、可控;“自強”則強調了提升科技創新的質量,增強科技引領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創新,塑造國家發展新優勢。

  堅持系統觀念從四個方面部署

  文章認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維、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總的來看,應從四個方面部署。

  第一,進一步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和引領創新的能力。隨著多年積累,中國的科技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以跟蹤為主轉向跟跑、並跑、領跑“三跑並存”,一些領域進入世界技術前沿。但還必須看到,我們的技術能力跟跑多、領跑少,原始創新少,基礎科學研究是短板,一些關鍵技術領域對外的依存度較高,產業鏈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不穩定風險。因此,要加強基礎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原始創新能力,增加前沿技術供給能力,在核心關鍵環節取得重要突破。在這一過程中,既要進一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圍繞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全面完善科技創新制度和組織體系,集中全社會優勢科技力量,統籌協調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共性技術研發以及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還要根據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分層次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更要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強需求導向的基礎研究,解決關鍵技術瓶頸背後的核心科學問題。總的來看,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