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網評:東亞生產網絡面臨什麼挑戰與機遇
來源:環球時報 張燕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全球有三大生產體系,分別是以中日韓為主體的東亞生產網絡,以德國、法國、意大利為主體的歐洲生產網絡,以美國、墨西哥、加拿大為主體的北美生產體系,三大生產體系都先後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受到深度影響。
從新冠肺炎疫情角度看,哪個地方參與全球化程度越深,國際工序分工聯繫越緊密,技術複雜性越高,受打擊也越大,如東亞和北美生產網絡的電子信息和汽車等行業受到的打擊就很大。疫情的穩定是產業鏈、價值鏈恢復的重要條件。從目前的防疫抗疫形勢看,中日韓、東盟疫情率先趨於穩定,這個地區能否防範住疫情反彈,暢通物流商流人流,恢復產業鏈、價值鏈,將是一個挑戰。
首先,這有賴於一個前提,東亞國家能不能合作防止疫情的二次暴發。截至目前,中國、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東盟國家都相對較好地控制住了國內的疫情,但是疫情反彈的風險仍在,全球範圍內第二波疫情會不會到來、何時到來仍是個未知數,現在東亞各國都在摸索實現防疫常態化,能不能實現防疫常態化下的全鏈條合作、聯防聯控,至關重要。
其次,在穩定疫情的基礎上,要想實現穩定產業鏈、暢通供應鏈和提升價值鏈,東亞國家還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第一,需求在哪?訂單在哪?過去在全球生產體系分配中,美國和歐洲給全球提供市場和技術,東亞給全球提供製造和人力資源,中東和非洲給全球更多提供能源和資源。也就是說,東亞生產的產品過去主要是賣給歐美,現在歐美的疫情仍然很嚴重,需求受嚴重損害,東亞即使產業鏈恢復、供應鏈暢通,生產的產品要賣給誰?這就給東亞國家提出一個共同的問題:要不要聯合擴大內需、擴大消費、擴大投資、擴大進口,相互創造機會?這實際就是利益共同體的概念。
第二,關鍵的技術、設備、零部件、元器件和原料怎麼解決?原來這些關鍵的技術都來自於歐美,現在歐美供應鏈遭遇重創,很多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材料以及一些設備出現斷鏈斷供的情況,怎麼解決這個缺口?實際上,就像去年日韓貿易戰中日本對韓國的三種關鍵半導體原料斷供,韓國曾經轉向中企尋找替代原料,在東亞生產網絡內部其實也存在一些替代品和備胎。中日韓等國能不能共同合作啟動東亞生產網絡中的備胎計劃,在疫情中解決美歐生產網絡中斷帶來的斷鏈斷供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