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村人居環境需統籌治理
http://www.crntt.hk   2019-12-01 09:37:17
  中評社北京12月1日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但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人民日報發表全國人大代表孫兵文章分析,首先,農村環境治理保護手段單一。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養殖糞污等污染源,未經有效處理就直接排放或丟棄,對農村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其次,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工作體系不健全。部分建好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未能發揮應有的治污效應,生活垃圾處理在線監測和動態管理機制也沒有建立。

  最後,農村環境污染治理投入不足。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經費來源主要依靠縣級財政撥款,存在著財政資金壓力大、審批流程複雜等問題。農村污染治理的市場化機制尚未建立,導致多數農村環保工程面臨推動難、落實難的尷尬境地。

  文章建議,針對這些問題,應該建立完善城鄉統籌治理模式。支持各地統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小集鎮環境綜合整治,打破城、鄉界限,發揮縣市的技術和運輸優勢,建立“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運行管理體系。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服務設施資源向農村延伸,建立健全城鄉統籌治理的長效機制。啟動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立法工作,加大整縣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支持力度,提高畜禽規模化養殖場設施配套化率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率。

  加快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建議採取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一點、地方政府投入一點、社會資金參與一點的方式,拓寬籌資渠道。同時,鼓勵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或者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鼓勵支持基層創新探索。中國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各地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法,比如,“農村生活污水無動力或微動力處理”模式、“就勢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創業”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家家門前兩個筐,垃圾分類往裡裝的”農村垃圾分類模式等,都取得了較好效果。建議加大對地方探索的支持力度,總結適合不同自然禀賦、不同經濟條件、不同民風民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案例,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推廣。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