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做好經濟工作至關重要。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要增強憂患意識。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這為我們打好防範化解經濟重大風險攻堅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
經濟日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占斌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從國際看,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全球動蕩源和風險點增多,中國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逆全球化行為、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等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逐步顯現,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黑天鵝”“灰犀牛”等各類風險集聚,外部輸入性風險上升,衝擊著經濟穩定增長。
從國內看,“三期”叠加問題較為突出,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消費增速減慢,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有效投資增長乏力,2018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9%,低於GDP增速;實體經濟困難較多,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緩解,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較大差距。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突出;一些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較大,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依然不少。
這些問題和矛盾,我們要高度重視。總體來看,今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為複雜嚴峻,防範化解經濟重大風險的任務也就更加繁重艱巨。我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堅決打好防範化解經濟重大風險攻堅戰。
(二)
文章認為,目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持續推進,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控能力,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防範化解經濟重大風險。防風險的關鍵是守住底線,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落實新發展理念,扎實辦好自己的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要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二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厚植實體經濟發展根基。三是堅持抓實“六穩”工作,強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四是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制定出台實施一批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提振信心的重大舉措。五是堅持培育發展國內強大市場,努力滿足最終需求,發揮投資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的重要作用。
我們出台的各種政策和各種工作決策,都要注重平衡防風險與穩增長的關係,要把握好防控風險的節奏和力度,防止好心辦壞事,決不能讓經濟運行滑出合理區間。另外,防控長期積累的諸多風險隱患要遵循規律,在實際執行中要特別講究方式方法,按照堅定、可控、有序、適度的要求,在發展中逐步化解,避免簡單化、一刀切。我們不能只顧眼前,採取損害長期發展的短期強刺激政策,搞那種運動式的大水漫灌,而要更多採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的辦法,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提升產業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
文章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新內涵,運用好辯證法思維,善於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把防範化解經濟重大風險變成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
一要保持戰略信心和定力。從市場空間看,中國有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中等收入群體穩步擴大,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回旋餘地。從發展基礎看,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了雄厚物質能力。從創新潛力看,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新一輪改革開放將不斷釋放新動力。從發展機遇看,我們有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擴大開放帶來的新機遇。總體來看,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對此,我們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
二要在落實責任上見真章。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政治職責。各級部門和政府要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掌握工作主動權,在落實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領導責任上見行動見成效,把風險防控要求落實到每個領域、崗位、環節、細節,形成完整責任鏈,及時解決突出問題,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三要激勵幹部勇於擔當作為。要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讓幹部從文山會海、迎評迎檢、材料報表中解脫出來。要給更多的地方幹部減負,把更多的精力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上,用到實幹興邦上。要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切實調動幹部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