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9日電/“這樣的訓練更有火藥味”
戰場動員、臨機決策、特情處置……時值嚴冬,第75集團軍某旅一場實戰背景下的綜合演練拉開戰幕,從拿到不滿一頁紙的作戰方案,到圓滿完成上級部署的任務,某營指揮員蔣培方的神經一直緊綳著:“這樣的訓練更有火藥味!”
“相較於以前厚厚的作戰計劃方案,如今僅明確作戰任務的‘敵情’通報,更能磨煉部隊勝戰本領。”蔣培方告訴記者,過去組織演練,演練計劃通常涵蓋各種特情處置方案,規定行軍路線,指定作戰地域等,導致演練只能跟著方案走,看似戰鬥打得精彩、評定公平公正,實則並不完全符合實戰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官兵打仗的思維和手腳。
改變,源於一次緊急拉動考核中的上級臨機導調。那天,上級工作組在對該旅訓練落實情況進行檢查時,導調員對某導彈營突然下達了緊急出動命令。正在訓練場上的官兵們快速反應,迅即按處置預案完成各項準備工作,數十輛戰車有序駛出營門。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讓指揮員王帥措手不及。電台中突然傳來上級“敵情”通報,命令該營行軍梯隊調轉方向,向另一地點開進。雖說對駐地周邊並不陌生,但此次前往的地域是以往從未開展過訓練的地方,看地圖也僅知道個大概位置,途中道路情況如何?目的地能否滿足裝備開設條件?一連串的未知情況,給王帥指揮決策帶來了不小挑戰。來不及猶豫,王帥只得立即下令調頭,並重新研判地形選擇一條合適的道路。
未知路線,未知“敵情”,官兵們不敢有絲毫大意。一路上,考核組見縫插針巧妙設置各種特情,讓該營官兵有些應接不暇,好在憑借日常扎實訓練,梯隊才勉強按時抵達了指定地域,完成對“敵”攔截任務。
雖然完成了考核,但考核組給出的評價並不高:機動道路選擇並非最優、“敵情”處置有些慌亂、占領陣地用時較長……復盤檢討會上指出的10餘個問題聽得大家面紅耳赤。
“平時的訓練成績單很好看,打仗的本領卻提升不明顯;計劃方案做得很周密,但戰場的未知卻很難預測。”這場考核過後,該旅認真分析戰時各階段可能出現的“敵情”和部隊存在的薄弱環節。在接下來的演練中,他們從難從嚴構設逼真戰場環境,針對性加大難度設置導調特情,按照“演練不設腳本、機動不走熟路、敵情不按套路、難度不斷加大”的原則,讓官兵在近似真實戰場的環境中錘煉勝戰本領。大家紛紛表示:“找到了打仗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