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迷思與正道
http://www.crntt.hk   2021-04-18 00:12:27
圖為國民黨現任主席江啟臣
  中評社╱題: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迷思與正道 作者:黃清賢(台灣),南開大學台灣研究中心主任、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台籍副教授、國台辦南開大學兩岸關係研究基地研究員

  “九二共識”是將兩岸問題視為“內部矛盾”,才有機會處理與解決;唯有正確認知“九二共識”,宣傳“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和平與發展”價值,國民黨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台灣安全與人民發展才有可能確保。事實上,國民黨要走出被民進黨撥弄的兩岸“敵我矛盾”迷思,回歸頂多衹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進而要從“求同存異”推進到“求同化異”,則國民黨不但可重拾在台灣的執政權,更可在中美競爭氛圍下,造福兩岸芸芸衆生,共享榮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啓臣日前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中國大陸是台灣面臨的主要威脅,“一國兩制”在台灣沒有任何市場。雖然他後來說報導太精簡,沒有完整表達他的意思;但當他事後再完整表達時,不但沒否認大陸是台灣的威脅,而且強調“九二共識”是求同存異的代名詞,“九二共識”不被接受是因為中華民國被打壓,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這段話在當今台灣是符合選舉語言的政治正確,甚至民主進步黨也會同意;因為大陸是台灣主要威脅的說法,就是民進黨做錯事仍然振振有詞的藉口。例如貿然進口危害普羅大衆健康的萊克多巴胺美國豬肉,就是因台灣為了維護主權,對抗大陸的威脅,所以台灣人要犧牲健康以維持生存;縱使進口瘦肉精美豬依舊無法簽署台美貿易協定,還被美國嫌開放進口得不够,這些都無怨無悔。

  再者,“九二共識”等於求同存異,要接受“九二共識”就要接受中華民國,則更是落入民進黨將兩岸視為“國與國”關係的泥淖,忽略“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定位。因為在兩岸一中的定位下,就沒有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與國”問題,所以求同存異是求“一個中國”之同、存“各自表述”之異;否則國民黨的“大陸政策”不但走向“兩岸政策”,更可能會走到“中國政策”,失去原有的兩岸關係議題優勢。

  至於“一國兩制”在台灣的重點不在於有沒有市場,而是在於台灣與大陸的未來關係要怎麼走。民進黨用“台獨黨綱”告訴人民說台灣的未來是什麼,但台獨不但連美國都不願意背書,而且顯而易見的將台灣帶進非和平的災難;相對的,國民黨卻無法告訴人民說兩岸關係的未來是什麼,甚至愈走愈往民進黨路綫靠攏,人民又如何寄望國民黨帶來和平穩定的未來呢?

  因此本文希望針對國民黨近年來的兩岸關係迷思,反思國民黨應該如何走向正道。事實上,國民黨要走出被民進黨撥弄的兩岸“敵我矛盾”迷思,回歸頂多衹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進而要從“求同存異”推進到“求同化異”,則國民黨不但可重拾在台灣的執政權,更可在中美競爭氛圍下,造福兩岸芸芸衆生,共享榮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國民黨近年來的迷思

  回顧國民黨改革委員會在2020年6月19日公布兩岸論述組決議案,不意外的將“九二共識”置之“歷史”高閣,忽略“九二共識”對兩岸、台灣、國民黨的當代“價值”;落入民進黨的國與國“敵我矛盾”思維,強調沒有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事實,就沒有“九二共識”。

  這種思維無異於民進黨偷梁換柱的“中華民國台灣”,也就是陷入了民進黨兩岸困境的“安全與對抗”思維。殊不知“九二共識”是將兩岸問題視為“內部矛盾”,才有機會處理與解決;唯有正確認知“九二共識”,宣傳“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和平與發展”價值,國民黨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台灣安全與人民發展才有可能確保。

  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奪得連自己都不敢置信的佳績,縣市長席次從6席回復到2014年的15席,當選議員總數也以394席淩駕民進黨的238席,當時沒人否定“九二共識”的價值、批判“九二共識”的不是,甚至還認為由於國民黨有“九二共識”,使人民相信國民黨有能力為台灣帶來穩定與繁榮,取代治理無能與衝撞兩岸的民進黨,讓國民黨谷底翻身。

  可是到了2020年的總統立委大選,國民黨的選戰成績不但未如“花車效應”的繼續開紅盤,反而又跌落谷底。黨內批判聲不斷,黨中央的檢討報告洋洋灑灑羅列七大點,包括討厭民進黨終不敵亡國感、兩岸論述未能掌握話語權、惡質網軍帶領風向、選戰策略選擇失誤、黨內矛盾不團結、不分區名單未能符合外界期待、黨不受青年選民青睞。

  兩岸論述基礎的“九二共識”更成為衆矢之的,黨內不但有許多人大加撻伐其不是,甚至想要將其去之而後快,黨中央與兩岸論述組成員又不乏對於“九二共識”誤解或否定的意見。但從實務上來看,黨內團結、組織形象、候選人特質、選戰策略、輿論壟斷等問題,才是國民黨2020年敗選的表面直接原因。

  不過若深究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岸論述確實是國民黨敗選的實質關鍵;因為失去正確的兩岸定位,無力也不願說明“九二共識”價值,無法展現國民黨有能力執政、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所以國民黨會不敵亡國感、網軍能帶起風向、選戰策略錯誤、黨內無法團結、青年更不會喜歡國民黨。

  二、全代會上的喜憂參半

  到了2020年9月6日的國民黨全代會,“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被提出以延續兩岸互動。相對於改革委員會在6月中旬建議將“九二共識”束之歷史高閣,這種說法算是懸崖勒馬,找回自己兩岸關係強項的契機。但同時也要警惕,是否會因為過度強調兩岸關係的“中華民國主權”與“一中各表”,類似於民進黨以中華民國的“形式”,包裝台灣共和國的“實質”,而將至多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異化為“敵我矛盾”的國與國關係。

  從國民黨全代會的兩岸論述八大主張觀之,首先提到了“中華民國憲法提供兩岸往來的法律基礎,是穩定兩岸關係的磐石”;換言之,如果真的可以認知到中華民國憲法的第四條、增修條文前言、增修條文第十一條是“一個中國”本質,則中華民國憲法確實能够穩定兩岸關係。

  同樣的,在第三項主張提到的“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應用以延續兩岸互動,並以此尋求互動方式與時俱進”,若也能強調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則基於該憲法的“九二共識”就可以延續兩岸互動,而且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當然可以與時俱進地創新互動模式。

  但不可諱言,兩岸論述從前言到八大主張,都一再突出“中華民國主權”。對於與外國交往,當然要堅守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就像美國要求台灣進口有瘦肉精的豬肉與內臟、有狂牛症風險的成年牛肉,或是日本要求台灣進口有核災污染疑慮的食品時,台灣當然要挺直腰杆,向外國人堅持中華民國對外獨立性的主權,勇敢地捍衛台灣人民的健康利益。

  可是在兩岸關係中一直強調中華民國主權,仿佛要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這種邏輯不但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而且落入了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思維,將同一個中國的“內部”矛盾關係,異化為國與國的“外部”敵我關係。

  這種偏差的邏輯,也顯現在八大主張的第三項前段所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表述,皆本於中華民國憲法,也是兩岸求同存異的成功經驗。事實上,在中華民國憲法絕對沒有“一中各表”,除了“一個中國”本質外,頂多衹有增修條文第十一條的“一國兩區”,憲法本文與增修條文根本找不到“各表”。

  如果無法明確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而是將“中華民國主權”與“一中各表”連結,則就會與民進黨的“中華民國台灣”可能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此的偏差思維,如何奢求國民黨能取代民進黨,成為兩岸關係維持現狀的穩定力量?

  三、回歸九二共識的正道

  國民黨要如何走回正道,其實衹要回歸“九二共識”,兩岸當前的一切困境都能迎刃而解,國民黨就能重拾兩岸議題的優勢。至於有人誤以為“九二共識”太舊,應該改用現在的“二一共識”;這正是對兩岸關係的不瞭解,“九二共識”的名詞固然重要,內涵更是重中之重。

  “九二共識”是什麼?其實內容很簡單,就是1992年10月在香港會談時,針對“一個中國”,海基會提出的第八個表述方案是“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海協會在1992年11月回復海基會,告知“一個中國”議題的口頭表述要點是“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接著,兩岸就擱置政治性爭議,繼續事務性議題的協商並簽署協議。

  因此,“九二共識”的共同詞,包括謀求“國家統一”、堅持“一個中國”。不同的是台灣強調“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亦即“一中各表”;大陸則表示“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也就是“一中不表”。達到的後續成果就是兩岸務實的協商,簽署協議解決兩岸事務性問題。

  進而言之,“九二共識”是擱置兩岸“安全與對抗”的“敵我矛盾”,甚至以“九二共識”四個字取代“國家統一”或“一個中國”的字眼;這就是務實地將兩岸問題以“內部矛盾”處理與解決,讓台灣乃至於兩岸可以“和平與發展”,這不但是1992年以來的國民黨可以穩定兩岸、獲得執政的歷史法寶,更是2020年後的國民黨想要贏過民進黨,重新執政,真正能維護台灣安全、造福人民發展的當代要訣。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