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2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繼上海之後,北京老樓加裝電梯也不再採取“一票否決”。北京市住建委會同市規自委等5部門近日印發《北京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工作手册》,《手册》首次明確,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雙三分之二業主同意(專有部分占該單元住宅總建築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且其他業主不持反對意見就可實施。
現有住房市場中,類似沒有電梯的房子並不少。有的是由於歷史的原因,當年市場上電梯房還很少,能有個房子住就不錯了;有的是出於公攤和價格等的考慮,雖然市場上有大量的電梯房,但還是選擇了“多層建築”。這些房子的住戶多數是老年人,迫切希望通過加裝電梯來解決出門的困擾。
加裝電梯政策的出台,給很多老人帶來了向往,可對不少老年人來說,這一向往有些遙遙無期。一些地方規定,加裝電梯必須百分之百同意,僅僅因為一兩戶不同意或者不簽字,就導致大量的老樓加裝電梯方案無法通過。在全國不少地方,老舊小區加裝電梯不是倒在“最後一公里”,而是在“第一公里”就卡殼了,根本無法推進下去。
其實,“雙三分之二同意”具有法律依據。根據物權法等法律規定,既有住宅需要使用共有部位增設電梯,或者因增設電梯需要改變共有部位的外形或結構時,應當經專有部分占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同意。也就是說,法律上並非要求所有人都同意方可加裝電梯,不少地方之所以要求所有人同意,可能是為了避免矛盾,防止上路之後因為反對而停步。殊不知,有的因此連路都上不了。
根據北京市的《手册》,只要雙三分之二業主同意且其他業主不持反對意見,就可以實施了。這麼做,不僅體現了法律精神的一致性,也能大大減少加裝電梯推進的難度。當然,這不意味著可以無視個別業主尤其是一樓業主的聲音,而是依然要充分聽取意見。畢竟,加裝電梯是一件好事,不能成為引發鄰里矛盾的壞事。
現實中,有大量不成功的案例,也有成功的案例,包括在一些要求取得所有人同意的地方,也有不少成功的典型。分析這些成功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到,一般都有兩個關鍵人。一個是“社區人”——社區幹部發揮了積極作用,做了大量工作,推動了矛盾的解決和加裝的進展。還有一個是“熱心人”——許多做得好的社區,特別是成功加裝電梯的小區,都有一批熱心的居民,不計名利地奔波著。有些業主可能也有一些不同聲音,但被這個“熱心人”打動和感動,選擇了“鄰居好賽金寶”。這也說明一點,無論政策如何,工作是人做的,關鍵還要看如何去工作。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層治理能力得到了全面鍛煉和檢驗。在加裝電梯過程中,同樣需要發揮基層治理的作用。並不是所有的反對聲音都是無理要求,也不是所有的反對聲音都無法疏解,關鍵在於要有人去當“老娘舅”“和事佬”,去正視矛盾和解決矛盾。熱心的居民應當站起來,社區幹部更要積極主動地發揮作用,把推動加裝電梯的進程,作為鍛煉和檢驗能力的契機。把這個底板打牢了,加裝電梯的進程肯定會大大加快。
加裝電梯是民心所向的好政策,不能總是卡在“第一公里”。加裝電梯也是對基層治理能力一次很好的鍛煉和檢驗,希望有更多人關注這個問題,真正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