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雲觀展”也為資源流動賦能。如今,匯聚國內各地博物館“雲觀展”平台的網站、微信小程序紛紛上線,多個數字展覽如“點”一樣存在,每個“點”打開又是一個全新的立體空間,方便了大眾。各館通過藏品“雲互借”也克服了館藏資源不均等難題,增強了博物館講故事的能力。
回歸本體 啟迪思想
“在為不同身世和背景的人們創造有意義的體驗方面的潛力,是各博物館社會價值的中心”。不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博物館領域的每一步探索,都應當回到博物館的主要價值和基本功能這一根本上。
作為文化的匯聚之地,博物館既要履行收藏、研究的職能,又要發揮展示、教育的功能。其追求絕不是在網絡空間、娛樂文化中熱鬧一時,也不在於形式上的“獵奇”,而在於給公眾帶來美的熏陶、文化的滋養和思想的啟迪,實現“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這是博物館構建多元而包容的文化體系的基礎,也是其提升自身價值的重要保障。
近年來,博物館不斷加強學術研究能力、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成為“打卡”熱地。“雲觀展”等數字化實踐帶來的新鮮體驗,讓公眾對其推陳出新抱以更多期待。由此反觀當下的“雲觀展”,雖然為博物館發展帶來新生機,但複制線下展覽依然是其主要呈現方式,其教育功能還未得到充分發揮,針對少兒和廣大青少年的公共教育尤顯不足。在普惠大眾的道路上,如何細分受眾並實現知識和審美的深度對接,需要博物館在線上線下建設中審慎思考。
隨著實體場館重新向公眾開放,如何更好實現線上與線下互動,實現收藏、保護、研究、展示與教育相互促進?資源相對短缺的中小型博物館,如何更好發揮自身作用?都成為需要重新面對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