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搜狐網) |
中評社北京4月25日電/人民財評:原油寶暴露的風險隱患值得行業警醒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熊錦秋,朱一梵
近日,原油寶投資出現巨幅虧損,導致不少投資人“一夜暴負”。原油寶產品暴露出的風險隱患、以及投資者保護意識的缺位,值得整個行業警醒。
中國銀行開辦的原油寶產品,是為境內個人客戶提供掛鈎境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包括美國“WTI原油期貨合約”。4月20日,原油寶提示客戶“美油2005期合約05合約於4月21日到期、4月20日22:00停止投資者的交易並啟動移倉”。選擇到期移倉的投資人,因此未對賬戶進行交易。當晚22:00的WTI原油價格約為11.7美元/桶,不少投資人都以為這將是最終的結算價格。但最終,原油寶通知投資人結算價格不是11.7美元/桶,而是以4月21日凌晨2:30日美國WTI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報收的價格-37.63美元/桶為准。這意味著,如果投資者以10美元/桶做多,其虧損總額甚至是投資本金的4.76倍。
原油寶在中行被歸類為理財產品,這無疑會讓投資者誤以為是一款低風險產品。實際上,從“T+0”、雙向交易、保證金交易等特征看,原油寶本質上是一款類期貨產品。期貨、類期貨交易存在無量暴漲暴跌、平倉限制較多的風險,尤其此次還出現負油價,對於多頭投資者而言存在無限虧損風險。身披“銀行理財產品”外衣、 號稱“不提供杠杆”的原油寶,真實杠杆之高超乎想象。不可思議的是,原油寶方卻沒有對投資者充分提示風險,在投資協議中並未指明,這讓投資者始料未及。
此外,作為類期貨產品,在具體實操操作中對風控的要求極高。而原油寶產品,卻在實際運行中,展現出風控的層層疏忽:
首先,產品設計上,暴露風險意識較弱、投資者保護意識較弱等問題。對於期貨產品而言,臨近交割月份的合約交易流動性較差,可能會產生平倉價位滑點較大、平倉無法成交、出現交割違約等風險。再加上,通過銀行等機構參與境外原油期貨交易的國內投資者中,以多頭為主。考慮到上述兩點,大多數國內金融機構為了保護多頭投資者、減少風險,會提前5天移倉。中行本應將此考慮在內,卻將移倉時間定在收盤前僅一天,最終遭遇重大的流動性問題。這或許是產品設計中,缺乏投資者保護意識而導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