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光明網評:改變人際交往方式需設時限嗎
http://www.crntt.hk   2020-04-19 14:47:23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光明網評論員:改變人際交往行為方式需要設時限麼?

  來源:光明網  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擴散之後,許多地方的人們被迫改變了人際交往方式。這些改變中,居家隔離和限制外出固然起到了外在強制作用,但是病毒借助人際交往傳播的事實及其可見且可怕後果,恐怕是比人為施加的強制更具強制性的力量。在這種強制中,什麼習俗習慣,什麼傳統傳承,統統都被摧枯拉朽般地動搖和蕩滌。一個顯例,就是一些將健康者戴口罩視為怪異、以致戴口罩者甚至被歧視的地方,在新冠病毒傳播的威脅之下,也改變了長期以來的既有看法。并且,不僅改變了看法,而且還新設了強制性規範,強迫人們必須戴口罩出行。

  新冠病毒大範圍傳播的事實,又一次將人際交往中的行為方式問題突出了出來。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講,不同地方的傳統習俗和行為習慣,對公共衛生環境的塑造和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疫情衝擊之下,所有受到疫情影響的人們,都不能不檢視自己及其所居社區、所屬族群和所在國家的既存人際交往方式,以改變人際交往行為方式的“犧牲”,來阻斷或最小化病毒的擴散和傳播。

  今天(4月17日)有媒體報道說,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專家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關於新冠病毒預測的報告。該報告顯示,對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由於沒有可用的藥物治療,幹預措施主要集中在接觸者追蹤、檢疫和保持社交距離上”。因此,人們可能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間歇性地“保持社交距離”直至2022年。報告以數據分析說明,“保持社交距離”和“避免肢體接觸”使中國的新冠病毒繁衍數量下降了50—60%,在深圳這樣的大城市,病毒有效繁衍數量估計減少了85%。當然,“長時間的社會隔離很可能會對經濟、社會和教育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

  從行為方式的角度看,社交距離的行為規範在人際交往方式上的體現,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西方許多國家,它是以戴口罩的形式體現出來的。相對而言,這種人際交往方式的改變,所需的社會成本并不大,也并未從根本上改變人際關系的實質性內容。在中國,正如人們早在SARS疫情發生就指出過的那樣,人們以往在公共場合的一些行為方式,比如打噴嚏不掩口鼻、吃飯張嘴出聲口屑橫飛、不論家庭還是社交場合聚餐很少分食、彼此交談很少對視距離卻過近等等行為習慣,都有改變的必要。

  有追考西方國家分餐制形成歷史的論述說,分餐制的形成,固然與食物匱乏時家庭內部的餐食計劃和分配有關,但其定型并作為習慣傳承,確是歷史上爆發流行的瘟疫所致。若此,為此次疫情所改變的人際交往行為方式,還有必要設限麼?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