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施展:中國在全球製造業的地位會怎麼變化?
http://www.crntt.hk   2020-04-14 09:45:09
 
  澎湃新聞:鑒於供應鏈受疫情衝擊後的脆弱性,各國可能將越來越選擇自給自足?

  施展:各國完全自給自足是不可能的。中國在中低端製造業上有全產業鏈優勢,但是中國也無法做到自給自足,更不用說其他國家,就中國對外的依賴而言,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生產醫用口罩所需的熔噴布,那是口罩中最關鍵的一個材料,中國自己是能夠生產熔噴布的,但是生產熔噴布所用機器上面的噴嘴,中國自己是產不了的,只能從外國進口。

  澎湃新聞:你提出過“溢出”“全球經貿雙循環”“東亞漢薩同盟”等設想。這些設想會因為疫情變化嗎?還是這個趨勢並不會因為疫情而改變。

  施展:我說的“溢出”的結構,不會因為疫情發生什麼變化,仍然會呈現出一個“溢出”的結果。可能發生變化的主要就在於,如果因為疫情應對不當,有可能會導致中國跟西方國家之間的互信進一步下降。然後導致某些與安全相關的產業回流到西方,或者說是西方重新建立自己相關的生產部門。

  澎湃新聞: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機構都表示疫情是二戰以來最大的挑戰,這是否凸顯出疫情正在衝擊現有國際合作的框架?

  施展:現有的各個國際組織的治理主體都是以主權國家為單位,包括世界貿易組織(WTO)、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達沃斯經濟論壇等國際組織,當中的成員國都是主權國家。但實際上,經濟空間已經與政治空間不重合了。經濟空間的主導者是商人,也就是說,國際組織的治理主體與治理對象之間完全對不上。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現有的治理結構已經失效,必須尋找新的治理方案,而且新的治理方案是不能以國家為主導的。只要以國家為主導,就意味著這個治理方案仍然跟治理對象之間不匹配。必須有某種非國家的治理機制,另一種真實的在經濟秩序當中起主導作用的群體。

  這次疫情也進一步地表明了這一點。病毒是跨國性存在的,因為疫情的傳播,導致各國之間以鄰為壑,以鄰為壑的結果是各個國家追求自保,但實際上它是無法自保的,因為病毒根本不會因為各國以鄰為壑,就不進城了,根本防不勝防,是控制不住的。並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病毒的傳播的無遠弗屆性也一定會進一步加深。所以根本就控制不住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