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增強數字化能力,提升供應鏈效率。一是要以數字化建設為目標,重點關注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互聯網等數字經濟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並考慮放寬數字基建領域的市場准入,推動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勵機制。二是推動在線辦公、視頻會議、遠程協同、數字化管理等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生產企業要開展數字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建設,積極推進敏捷生產、自動化生產、智能製造,推進3D打印技術應用、無接觸式交付和不間斷快速供貨;服務企業要加快數字化轉型,重視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服務鏈條,積極推進智慧門店運營;物流企業要重視無人技術與裝備在行業中的應用和推廣,提升物流場景的智慧化服務能力。三是鼓勵企業加強供應鏈流程數字化管理能力建設,通過加強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計劃調整,利用數字化技術為可控及可預見的供應不確定性準備解決方案,推動供應鏈管理的效率變革。
第三,切實保障供應鏈金融安全。抗“疫”期間,要做好對金融機構信用、流動性等方面的風險監測、預警等工作,打通企業復工複產的供應鏈條和金融鏈條。對涉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遊、汽車製造、半導體、軌道交通、進出口貿易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建立重點監測機制,對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遭遇困難的企業和項目,不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合理延長貸款期限和減費降息。
第四,努力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作為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樞紐,中國正在推動外貿外資企業復工複產,以特殊時期的有力舉措保障關鍵環節和龍頭企業正常運轉,為全球供應鏈穩定護航。要支持出口重點企業盡快復工複產;簡化通關手續,降低港口、檢驗檢疫等環節收費,推出更多外匯便利化業務;鼓勵各地促增量、穩存量並舉,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與此同時,可依托中國製造業的顯著優勢,加大在防疫物資方面的全球供應保障,積極推動與其他國家港口、物流、海關、貿易、檢驗等供應鏈流程協同,開展疫情防控國際合作。
文章表示,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中國在供應鏈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對此,需抓緊構建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指標體系,通過自主創新、關鍵供應商自給、實施供應鏈備鏈計劃等方式,在傳統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加強供應鏈彈性建設。積極發展應急產業供應鏈,完善突發事件應急供應鏈服務體系,健全應急供應鏈產能彈性機制。將非常規突發事件供應鏈應急能力作為評估企業供應鏈成熟度的重要指標,加強突發事件的情景推演,提升企業在供應鏈技術、組織理念、流程、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應急能力。扶持領先企業的供應鏈體系建設,增強優勢企業對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力,將中國產業優勢長期穩定地嵌入全球供應鏈體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