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解讀浙江鄉村的治理密碼
http://www.crntt.hk   2019-06-09 12:55:25
 
  如今,“村民說事”制度正在象山之外開花結果。在餘姚,幹部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心貼得更近了,村裡的矛盾糾紛大大減少;在慈溪,黨員幹部利用晚上時間與群眾面對面交談,化群眾“小圓桌”為幹部“辦公桌”;在寧波江北,“村民說事”下沉到基層網格、上升到微信網格群,設立了“說事長廊”“說事亭”等載體。

  如果說10年的堅持和發展鑄就了今天象山鄉村治理的新格局,那麼全省上下對“楓橋經驗”幾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發揚,則是浙江鄉村治理的重要法寶。

  上世紀60年代初,諸暨市楓橋鎮依靠發動群眾,就地化解矛盾,“楓橋經驗”由此誕生。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楓橋經驗”的內涵更為豐富:從過去單純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治安穩定,拓展到鄉村治理的方方面面,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促進社會平安和諧的有力武器。

  在安吉縣天荒坪鎮餘村村,村委會主任俞小平滿臉自豪:“十多年來,餘村零上訪、零訴訟、零事故、零刑案,村兩委幹部零違紀,靠的就是‘楓橋經驗’中‘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工作方法。”

  對餘村的治理經驗,曾擔任過餘村村黨支部書記的胡加仁總結:“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堅持村幹部和村民勁往一處使,十幾年如一日,實現了和諧綠色的發展。”

  如今在餘村,村子為村民提供普惠的托底公共服務,涵蓋勞動就業、衛生服務、養老保險等13項內容。村集體經濟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分別由2005年的91萬元、8732元增加到2018年的471萬元、44680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