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從南台灣看中共十九大之後的兩岸關係
http://www.crntt.hk   2018-05-28 15:43:26
吳建德
 
  同時,兩岸關係也會遇到挑戰,而我認為這會是一場沒有聲音的鬥爭。在外交上,其實還是一個殺戮戰場,你死我活,沒有所謂的並存;在軍備上,還是會有互相支持的情況出現。當然,大陸政府不喜歡討論台灣的軍售議題,這也是中國大陸跟美國之間很敏感的議題;在經濟上,還是會出現貿易摩擦或者其他貿易往來問題,雖然現在沒有服貿,但是未來經濟議題還是要繼續往前走,不能永遠處於停止狀態。

  在如此多的挑戰下,應該如何看待未來的機遇呢?我認為必須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溝通。兩岸之間的溝通是必要的,也就是說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必須要經過溝通的程序。其中,民間的溝通其實還挺順暢。其中包括企業的往來、社會的往來和協會的交流。現在問題出在官方層面,而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溝通的管道。對於溝通的管道,兩岸之間看法有落差。蔡英文“總統”除了提到的三新模式和四不模式以外,還說了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就是:不在壓力下談判。這說明她現在覺得有壓力:來自於民間社會的壓力、沒有溝通管道的壓力、她的所謂國際夥伴的壓力和中國大陸的壓力。可是,我認為有壓力不一定不能談。

  蔡英文需要看到壓力的大小和轉換的可能。同時也要看台灣所謂的國際夥伴在國際環境之下有沒有給台灣支持。我認為,談判不能拖太久,現在雖然說有壓力不談,可是未來不排除談的可能。剛才李文良教授說九二共識不可能在民眾間出現,我很贊成,所以我們不用九二共識的概念。其次,我覺得不管九二會談的歷史意義還是九二會談的事實,都還不夠。就是說九二共識本身不重要,因為這只是2000年蘇起教授提出來的一個意涵而已。最重要的部分是說清楚兩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這才是直指核心的部分。

  我認為蔡英文“總統”可以講一句話,這句話可能就是所謂的通關密語:兩岸非國際關係,中華民族的共同願望是和平發展。我認為,蔡政府也作了一些努力和嘗試,未來不無突破的可能,當然最終還是要回到“一中”的意涵上,如何表達出一個民進黨內部可以接受的“一中”,需要智慧。但是談判就是這樣,我提出一個意見,你不滿意,那我們就再討論。我認為這個過程可以長達三年或五年,要看雙方的忍耐程度,但我覺得這對兩岸關係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最後,針對第四個部分我有如下七點想法。

  第一,是找準南台灣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當中的角色和地位。首先還是要落實兩岸民間交流的部分。此前李文良教授提的民間交流都已經在做了,但我認為還需要加大力度。不管是青年文創、教育交流,還是一些協會對協會、社區跟社區、行業對行業的交流都需要加強力度並且長期做下去。如今民進黨執政是現實,不要放棄去做交流,難的是從民進黨執政的現實當中造成翻轉,這就需要從邊陲包圍中心,就像以前民進黨一樣,也是從高雄打回去的。越深綠的地方越要落實民間社會交流的部分,不要有放棄的念頭。

  第二,要鼓勵基層幹部的交流。我們應該鼓勵台灣基層赴大陸交流,增進對大陸的瞭解,只有互相瞭解才能互相理解。

  第三,在南部的大學院校直接設立孵化器。南部的很多院校都有孵化器,可是這些孵化器都是做內部產業,我們必須要跟內地的企業和產業相結合,才能夠顯示出這個孵化器的功能,並且把這些功效帶到大陸去。

  第四,要將資金和資源注入南台灣的投資項目當中。我認為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如果資金和資源沒進來,所談的任何建議都將只是空話。

  第五,通過中評智庫基金會加強大陸跟南台灣智庫和大學之間的交流工作。這部分涉及到思想的作用以及智庫的合作部分。

  第六,善用人脈很重要。我認為需要在民進黨執政的現實環境中,成立一個國民黨的平台。國民黨在各個基層的鄉鎮區有一些基礎的幹部,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核心和人脈都還在。我們需要藉助這個平台去超越困難地區,不管是高雄、台南還是屏東,因此這個鄉鎮平台的建立很重要,要知道如果你想要進入到鄉鎮去,沒有人引領是進不去的。

  第七,我們有類似南台灣兩岸一家親這樣的協會和概念,因此我們需要甄選出比較有戰鬥力的學者或者協會去落實兩岸的交流工作,而不是只講空話。我認為,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爭裡面需要有各個層面的人參與,智庫的專家學者也會是一分子。

  綜上幾點,我認為在南台灣發展兩岸關係比在北台灣更為重要。

  林富男:謝謝李所長的發言。我相信你的講話,扣動了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弦。你提到習主席講話用愛和包容,但兩岸關係並未呈現出一個緩和的跡象,以及習主席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是非常堅定的。我認同,我覺得他對西方國家所謂自由民主的體制是比較排斥的,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思維在他心中則是根深蒂固的。同時,李所長提到十九大報告是有做法、有秩序,同時也有進展的,這一點我也認同。此外,你認為現在兩岸關係狀態是官冷民熱,我們也都很期待官方能夠形成會談和交流,讓民間的往來互動更加便利。你也認為越綠的地方越應該交流,用交流來淡化綠色的思維,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尤其您提到的最後一點,我們更應該鼓勵大陸投資南台灣,而不是利用台灣的青年到大陸創業、就業來掏空台灣,這種思維很獨特,讓我很欽佩。下面請樹德科技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德發言。

  吳建德:兩岸關係“鬥而不破、僵而不武”

  十九大之後兩岸關係會發生變化,我希望是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中國大陸要審慎考量,需要思考出跟民進黨的互動模式。我認為,對於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中涉台部分的講話,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討論。

  第一,原則非常明確。我們看到,十九大重申和強調了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的原則。所以,若想改變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的原則,我相信不是那麼容易的。反觀蔡英文政府,對於九二共識的接受程度,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針對未來如何解套的問題,我會在第二輪的時候提出建議。

  第二,是談策略的軟硬問題。大家都知道在國際關係當中講究軟硬兼施或者說是兩手策略。我把它細分為四部分:第一,軟硬兼施;第二,包容並蓄;第三,軟少硬多;第四,官硬民軟。

  首先是反獨的部分,表現為硬性反獨、軟性促統加上官硬民軟。所謂的官硬民軟也就是說,官方對於反獨促統的底線是非常明確的,所以反獨是硬性的。反觀民間訴求則是軟性的,習主席呼籲兩岸一家親,他談到血濃於水的兄弟關係;談到心靈契合,談到台胞和陸胞同等的待遇,以及中華文化的民族情感,這些都是軟性的訴求。同時他也有目標堅定的部分,就是實現統一和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目標絕對不會改變。但是習主席也強調兩岸老百姓之間心靈上的契合,最終能夠達到水到渠成的統一。

  習主席在報告中釋放了不少善意,包括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至於一中意涵就有很大的操作的空間。此前謝長廷提出過憲法一中的概念,但是效果不好,在民進黨內部都沒有共識。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之下,中國大陸是不會進行下一步接觸和溝通的。

  再來,我關注的焦點就是新策的出爐。新策包含台胞的同等待遇,以及未來兩岸經濟上的互利互惠。我覺得以後兩岸經濟合作模式會與馬英九時代完全不同。回看馬英九時代,中國大陸為了吸引台灣同胞,出台了大量的利台政策。我覺得,大陸未來的方向是開始強調兩岸同胞的平等互利。同時我瞭解到,有些鷹派的專家和智庫強調,未來大陸不能再惠台了,應該以平等互惠的姿態處理兩岸經貿合作。也就是說,如果台灣不給,大陸也不會給。過往大陸總是無條件給台灣提供幫助,結果還要看台灣眼色。

  我認為習近平十九大涉台講話有行穩致遠的效用。首先,我們要探究的問題是台灣到底是不是中國大陸最重要的問題?針對這一點,我認同大陸一些涉台學者的看法:台灣問題是中國大陸面臨的重要問題,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但如果台灣觸碰到大陸的底線,則可能成為不得不處理的最重要問題之一。

  至於反獨促統部分,我認為反獨仍然是現階段的主要議題,至於促統的時間表則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規範,但從習近平十九大報告來看,顯然相信台灣問題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在建國一百年即2049年前獲得解決。

  至於如何看十九大之後大陸的發展態勢對於台灣的影響。我很贊成辛教授的看法:未來幾年兩岸僵局不易突破。若有突破,不排除是反轉直下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當然兩岸都要設法防止出現這種狀況。我認為,蔡英文不會承認九二共識,我也不認為她能夠在任內將一中原則這個核心問題進行有效的論述。所以,兩岸關係不排除在2018年之後反轉直下。那個時候,台灣縣市長跟六都的選舉結束了。

  按照目前的態勢,我推測國民黨應該會小贏,或者中贏。如果國民黨小贏,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壓力就會小一些。但如果是中贏,情況就會複雜很多。參照阿扁時代的模式,民進黨若在內政選舉上失勢,就會馬上以出口轉內銷的方式激起內部的民族主義情緒來對外抗爭。這也是我顧慮的地方。如今中國大陸一直強調不要傷害台灣人民的感情,但是若民進黨激發起台灣人民的對抗情緒,大陸也可能出台一些強硬政策,後果難以想像。所以我認為,未來的兩岸關係可能會每況愈下,並且呈現出一種鬥而不破、僵而不武的局面。

  林富男:接下來,我們進行第二輪的結論。

  辛翠玲:相互肯定、互相欣賞
      清晰區分融合和征服

  如果我們今天要做一個裁判者,判決責任歸屬的話,我認為雙方都要為今天兩岸關係的僵局負責,但其中民進黨的責任居大,它是始作俑者。

  當然中國大陸也應該有所反思。大陸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三十多年,大陸經濟實現了騰飛,經濟越來越富強,成果有目共睹,全世界肯定。但我認為,如今大陸也產生了一種心理:在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強的同時,寬容心不夠。因此,中國大陸需要培養王者之姿。這是一種心態、一種氣質,更是一種格局。

  此外,針對今天兩岸關係的僵局,我一直認為這是民進黨有意使用的一種策略:用僵局來處理兩岸關係。但我認為這種策略更像是一場焦土戰,對整體台灣社會而言是種傷害:既傷害了民眾的安全,又傷害了台灣的穩定。這樣的策略不能恆久不變,執政者需要適度去考慮在一個最適當時間點上作出調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