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http://www.crntt.hk   2021-03-26 08:43:06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維護和完善多邊經濟治理機制”。立足新發展階段,我們要進一步深刻認識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緊迫性,準確把握全球經濟治理的基礎、導向、動力和目標,探索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的有效路徑。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是針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跨境經濟活動而形成的由國際規則和國際組織等構成的治理系統。立足世界格局變化,著眼應對全球性挑戰需要,必須在廣泛協商、凝聚共識的基礎上改革和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陳代謝和激烈競爭前所未有,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形勢變化的不適應、不對稱前所未有。”這三個“前所未有”,充分體現了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的緊迫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進一步凸顯了全球治理存在的短板。從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運行情況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未能適應國際經濟力量對比的深刻演變。近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80%,但全球經濟治理的投票權、話語權分配並未充分反映國際力量對比的這一革命性變化。這就迫切需要加快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二是未能具備足夠的抗風險能力。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革命深刻影響全球產業布局,新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日益形成,而貿易和投資規則未能跟上新形勢,機制封閉化、規則碎片化突出。全球金融市場需要增強抗風險能力,而全球金融治理機制未能適應新需求,難以有效化解國際金融市場頻繁動蕩等問題。疫情的全球蔓延使產業鏈供應鏈遭到衝擊,國際貿易和投資萎縮,人員、貨物流動受阻,這些挑戰對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提出更高要求。

  三是未能有效解決全球發展失衡的問題。當前,受逆全球化思潮發酵、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等影響,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的突出問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發展失衡。治理赤字、發展赤字等的不斷擴大,使國際社會更加關心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完善與變革。

  明確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方向

  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全球經濟治理迫切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經濟治理應該“以平等為基礎”“以開放為導向”“以合作為動力”“以共享為目標”,這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指明了方向。

  以平等為基礎。各國體量有大小、國力有強弱、發展有先後,但都是國際社會平等一員,都有平等參與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權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規則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而不是誰的胳膊粗、氣力大誰就說了算,更不能搞實用主義、雙重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以平等為基礎的全球經濟治理,要求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更好反映世界經濟格局現實,增加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確保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以開放為導向。在各國相互依存日益緊密的今天,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緊密聯繫,各國都是全球合作鏈條中的一環,日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獲得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全球經濟治理以開放為導向,就是要堅持開放理念、實施開放政策、完善開放機制。同時,還要充分聽取各界建議和訴求,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防止治理機制封閉化和規則碎片化。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