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信貸可得性提高,債務周期加速回暖;從銀行角度看,緩解了短期資本金壓力,提升了擴表和消化不良的能力;從政府角度看,該政策在財政收入有限的情況下,維持政府在銀行的大股東地位,保證銀行股權結構健康,規避外來資本扭曲銀行經營的風險。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分析稱,一方面,有更多的資本金可以支撐得起更大的信貸規模;另一方面,中小銀行由於負債端存款的剛性成本、資產端利率的下行以及不良貸款對盈利的侵蝕,資本金壓力較大,本身也需要及時補充資本金以緩解存量風險。
一行一策引發機構分化
專項債可以間接補充資本金,困擾中小銀行的頑疾可望得到解決。
此前,業界關於專項債注資中小銀行兩種方式的討論:一種是地方財政部門及其受托人履行其地方國有金融資本的出資人職能,將專項債募集資金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注資給中小銀行;第二種是通過專項債募集資金認購中小銀行發行的資本工具(如可轉債、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比較常見的方式是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購買銀行二級資本債,以間接的方式來給銀行補充資本金;另外,也不排除直接注資中小銀行。”上述城商行人士說道。
從目前來看,監管層採取的是第二種方式。
可轉債屬於混合資本工具,商業銀行發行可轉債的初衷在於通過促使投資者轉股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期限是1―5年,可以通過轉股、贖回等方式退出。
從補充的資本質量來看,可轉債要高於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