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P2P平台陸續有跑路消息傳出,朋友勸她趕緊把錢取出來,她說,“用了兩年了,用之前研究了一下這家公司的模式還有項目的公開程度,覺得還不錯。”準備等到項目到期了再說。
到了2018年9月,她的錢還是被“凍結”了。項目無法轉讓,錢也沒有到賬。她只是慶幸,損失的只有最開始投入的1萬元和此後的利息。
也是在此時,小王代發工資的銀行推出1萬元起購的理財產品,想了想之前投資收益並不理想,她去營業廳做了“雙錄”(錄音錄像做風險評估),開始在手機客戶端上嘗試購買銀行理財。
首次買的產品是35天期,新客戶利率3.85%,風險等級為二級(共五級),類型為穩健。
“當然,跟P2P沒法比,但是我覺得銀行不會跑路,頂多損失點收益。”小王說,她現在按期拿出收入的一部分來買銀行理財。“好的項目仍然需要搶,但是,算是比較可靠的投資了。”
不僅是小王,她身邊的很多90後朋友,投資的重心都慢慢從P2P、餘額寶,轉向銀行理財。
起購門檻從5萬元,到1萬元,正是銀行理財轉軌時期的一項關鍵改變。
2018年以來,資管行業發生劇變。2018年4月27日,央行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2018年9月2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理財新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