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基層調研看當前中國就業形勢
http://www.crntt.hk   2019-07-09 08:46:41
 
  此外,以“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實用人才的職業教育,是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又一“法寶”。

  位於廣州市從化區的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近些年通過聘請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作為“企業導師”,指導學生們進行工作實踐模擬。同時依托真實工作環境實施“崗位導向實境式”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們從業能力,今後可以更快勝任工作崗位。

  此外,學校還與237家珠三角地區大型企業簽署了校企合作培養人才協議,攜手18家大型製造類企業和10多所高校成立智能製造學科與產業聯盟,開設“訂單班”18個。2018年,學校的3372名畢業生順利就業。

  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政府部門也提供了強力支撐:

  ——確定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結餘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的措施,設立專項賬戶,統籌用於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討論通過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實施方案,3年內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000萬人次以上;

  ——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需要和市場需求,為企業在崗職工、困難企業轉崗職工、就業重點群體和貧困勞動力等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服務……

  “大力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是聚焦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就業突出矛盾所採取的積極措施,有利於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預防失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莫榮說。  6月28日,重慶市南川隆化職業中學校電子電工專業教師在電子裝配工藝課程中指導學生實訓。 近年來,重慶市南川區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學方式,完善實訓環境,有針對性地培養“訂單式”職業人才,受到用人單位歡迎。

  釋放活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加充分就業

  產業轉型升級、邁向高精尖化,離不開高科技人才。如何讓他們能夠真正發揮自身技術水平,帶動企業活力?給予多方面政策扶持必不可少。

  2017年,武漢大學在讀博士生梁赫西有了新的身份——武漢六博光電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這種身份的變化,與孵化基地的幫助密不可分。

  早年,梁赫西參與的有關空間激光通信技術設備研發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果,這成為他心中創業的開端。在將夢想轉為現實的過程中,由武漢大學和武昌區政府共建的市場化運營投資孵化基地“珞珈創穀”,用力“推”了他和他的團隊一把:在150萬元投資及專業運營等指導的基礎上,還減免了一年多的場地費。“發展至今,公司已有20多名員工,運營也步入了正軌。”梁赫西說。

  像“珞珈創穀”這樣的孵化基地,湖北全省共有271家。這些孵化基地針對各大高校師生的專利發明進行投資,並開展創新創業輔導。

  政策紅利與新興產業相結合,不斷釋放創新創業活力。與此同時,一些新穎的特色培訓也帶動了一股新風尚。

  2017年,為適應日益火爆的小龍蝦餐飲需求,湖北潛江江漢藝術職業學院在全國率先設立以小龍蝦為主要方向的烹調工藝與營養、市場營銷及餐飲店管理3個專業,“小龍蝦專業”在校生超百人。不少學生還未畢業就已經收到多個企業的“橄欖枝”。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潛江小龍蝦的綜合產值達300多億元,帶動15萬人就業。

  數據穩中向好,就業穩中有進,但外部經濟環境依然帶來一定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也存在一定下行壓力,我國當前就業壓力依然面臨嚴峻挑戰。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於鳳霞表示,在產業轉型升級、人民消費需求提高的背景下,新產業新業態持續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創造了非常大的就業增量,提高了就業的質量,也是對個人成就感的滿足。

  來源:新華網  作者:齊中熙、葉昊鳴、魏玉坤、孫清清、羅鑫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