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無論是部隊建設、裝備研發還是作戰行動,美軍均以“不差錢”的形象示眾,近年來還曾因第七艦隊“塌方式腐敗”和北約演習期間“奢靡過度”飽受外界批評。此番美軍在預算使用上精打細算,表面看有些反常,實則是有的放矢。
一是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現代化轉型。美軍當前處在軍力發展新的“十字路口”,裝備建設亟須實現新老交替。美陸軍參謀長米利稱,陸軍當前處於轉型期,“如果不能針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高端衝突提升戰備能力,無異於將整個陸軍的未來作為賭注”。為在未來的“多域戰”和城市戰中占得先機,陸軍提出優先發展六大現代化裝備項目,其他項目“讓行”不足為奇。美海軍當前正向355艘艦艇目標邁進,以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和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為代表的新一代海上作戰力量,未來將在常規衝突和核作戰中發揮中堅作用,“杜魯門”號航母和弗吉尼亞級潛艇的“犧牲”在所難免。
二是權衡利弊,尋求最優費效比。美軍歷史上多次出現因過度追求“新奇特”科幻式項目導致裝備研發夭折的情況。正如美國軍事專家勞倫·湯普森所言,“9·11”事件後,美陸軍接二連三取消武器項目,成為各軍種中“最大的資金浪費者”。此次各軍種“拋棄”的部分項目,如CH-47直升機和F-35A戰鬥機等,之前曾被貼上“華而不實”的標簽。美軍延期、削減或取消部分高昂的武器裝備項目,意在以實用、可靠、可負擔為準則,走低風險、高回報的裝備發展之路。
三是反哺軍工巨頭,送上軍購大禮包。美軍上述“省錢”舉動看起來雖多為務實之舉,但也存在“貓膩”,F-15X項目就是例證。自去年底就任代理國防部長以來,曾在波音公司工作30餘年的沙納漢一直不遺餘力地推銷該公司的產品,其中就包括F-15X。美國前空軍部長威爾遜此前透露,空軍最初提交的2020財年預算中並不包括增購第4代戰機,暗示採購F-15X主要是迫於沙納漢的壓力。而在威爾遜3月8日辭職當天,美國媒體曾評論稱 “採購F-15X計劃的最大障礙被掃除”,後來的情況印證了這一猜測。
未來發展存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