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陳亨達:一帶一路五週年從理念到行動
http://www.crntt.hk   2019-01-08 10:59:46
陳亨達指出,五年後的今天,“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下一階段正如習近平所指,要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由理念變為行動,化願景為現實。
  中評社香港1月8日電/經緯集團副主席、香港中國商會常務副會長陳亨達指出,2013年9至10月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西行哈薩克、南下印尼,先後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合稱“一帶一路”)。經過5年時間,超過1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聯合國安理會更在2017年通過決議,呼籲國際社會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經濟合作。

  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品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超過600億美元,創造20多萬個就業職位。

  陳亨達表示,多個重大基建項目更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包括中巴經濟走廊及中俄蒙經濟走廊等順利進行;亞吉鐵路及蒙內鐵路完工通車;中國—白俄羅斯工業園、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等成為產業合作的典範;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逾1萬列,到達歐洲15國家43個城市。

  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解決方案

  2017年5月,中國舉辦了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29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1500多名代表參與,達成279項成果,反映“一帶一路”得到不少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支持。截至今年中,所有成果中的265項已完成或成為常態工作,落實率達95%。

  習近平去年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強調:“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只要各國有意願,我們都歡迎。”

  經濟全球化走到今天出現了不少問題,再往前行,便要面對全球發展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現時全球約60%的經濟產出來自沿海地區,內陸地區在全球化過程中被邊緣化。為了改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提出以“一帶一路”解決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新方案。

  下一階段發展 向高品質轉變

  五年後的今天,“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下一階段正如習近平所指,要向高品質發展轉變。要由理念變為行動,化願景為現實。

  陳亨達認為,習近平口中的高品質,首先是加強國與國的互聯互通,改進全球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讓處於不利位置的國家,能夠更多及更好地參與全球分工,為自身及世界經濟增長創造更大動力。

  其次是,建設綠色絲綢之路、廉潔之路。無論從環保及財政角度,都是以可持續發展為重心。因此,中國推動“一帶一路”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對接。另外,倡導共建“一帶一路”要遵守各國法律,遵守公認的國際規則標準。

  第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一帶一路”著力改善沿線各國的經濟社會條件,改進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讓各國人民可以從普惠、共贏的全球化進程中獲益。

  無懼質疑倡議 日久可見人心

  不過,伴隨著“一帶一路”的成長,部份國家對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仍有質疑。有指“一帶一路”是中國推行新殖民主義的手段,其實,“一帶一路”倡議既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又不干涉其他國家內政,更與這些國家的現存倡議並行不悖,問問參與“一帶一路”的國家便知,事實勝於雄辯。

  近期又出現一些指責中國無視項目所在國的負債狀況,便提供貸款,加重這些國家的負擔,從而獲得項目控制權。最近馬來西亞新政府叫停了東海岸鐵路項目,中巴經濟走廊項目亦因新政府上台而出現變數,均源自這種憂慮。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直至2030年,亞洲每年基建投資資金缺口逾8000億美元。中國在這些國家的投資大部分屬基建,長遠對項目所在國的經濟發展有貢獻。而且,項目由所在國及中國共同協商得出,亦由兩國一起參與,均是一些經濟效益較好,能促進就業、增加稅收及增加出口的項目。

  陳亨達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一個宏大的藍圖,實行起來不可避免出現風險及困難。參與國要理性看待問題,用磋商、合作的態度解決問題。中國成語有云: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一帶一路”是否有助解決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最終必有答案。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