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加大建築擬因排華“污點”改名 
http://www.crntt.hk   2018-11-20 09:41:03
“波爾特樓”。(美國中文網/伯克利法學院官網圖片)
  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據美國中文網報道,日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院院長宣布,因涉及19世紀排華言論,他決定建議學院將“波爾特(Boalt)”這個名字從學院的建築及所有組織或活動中去除。接下來,學院會向校方提交一個正式的申請,建議將學院主樓“波爾特大樓”更名,最終將由伯克利大學校長定奪,預計這個決定會在2019年夏天做出。

  非官方的“官方名稱”

  要了解這個消息的意義,就要知道“波爾特”這個名字對於伯克利大學法學院的重要性。波爾特並不是這所全美頂級法學院官方名稱的一部分,但很多人在提到它時都會用“波爾特法學院”或“波爾特大樓”來代指,因為這個名字幾乎從成立之初起就伴隨著法學院。

  伯克利法學院的前身是法學系,於1894年成立,1912年成為一個學院,設立在伯克利大學主校區內1911年建成的“波爾特紀念大樓(Boalt Memorial Hall of Law)”裡。1951年,學院搬到了現在所在的學校東南角新樓裡,也把“波爾特大樓(Boalt Hall)”這個名字一並搬了過來,此前的波爾特大樓則改了其他名字。

  波爾特的名字自此就一直與伯克利法學院聯繫在一起—除了波爾特大樓,學校裡還有“波爾特校友會”“波爾特學生會”“波爾特環境法協會”等以此命名的組織,法學院的校友們也把自己稱為“波爾特人(Boalties)”。

  伯克利熟悉的人名卻是種族主義者

  “幾年前我在學校圖書館裡,無意中讀到一本講反華人的小册子,是一個叫約翰•波爾特的人寫的。我自己就在法學院工作,也在伯克利住了很久了,所以馬上想到:這該不會和法學院名字裡的那個約翰·波爾特是同一個人吧?做了研究以後我很快就確信,他們確實是同一個人。”

  在伯克利法學院擔任講師、同時自己也是律師的Charles Reichmann,是這起更名事件中的關鍵人物,他首先發現了波爾特的這段歷史,提出更名,也是他去年公開發表的一篇觀點文章,讓這件事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Reichmann說,他當時發現的小册子叫作“中國問題(The Chinese Question)”,寫於1877年,那時候波爾特年約40歲,大力提倡應該對中國赴美移民加以限制甚至徹底禁止,因為他們“從中國帶來各種病毒”,“和我們不一樣,華裔永遠都無法融入美國”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