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據《紐約時報》、德國之聲報道:德國制造業聞名世界,而支撑這一招牌的是通過職業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高質量技術工人。與其他富裕國家相比,德國的藍領工人更加吃香,沒有大學學位的工人薪資足以達到中產。
德國的小學學制是4年制,一般6歲入學,10歲小學畢業,就會面臨分流抉擇。依照學生成績和個人興趣,分別進入普通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文理中學畢業後獲得文理高中畢業文憑,可進入綜合類大學,而就讀於前兩類學校的學生則很可能走上職業教育發展道路。
另外,在德國,超過一半的人都是通過“雙元制”職業培訓體系。所謂的“雙元制”指學徒一邊在職業學校學習理論,一邊參與企業的實踐。人們可以從326種職教培訓中進行選擇,範疇從鑽石切割師到飛機機械師,甚至也包括煙囪清掃工,這種教育體系助燃了德國出口引擎。德國經濟學者凱塞爾表示:“通過學習實踐,學徒工與企業有了緊密的連接。畢業後,自然而然進入企業工作。”
近年,隨著許多行業的勞動力短缺,德國雇主們也推出“橫向進入者”(quereinsteiger)的職位,即提供給沒有工作通常所需的職業培訓,并希望改變職業的人選,并為這些人提供相關的職業培訓。在新雇員中,改變職業的人現在超過了傳統雇員。
德國最大的鐵路公司德鐵報告說,去年雇用了大約1500人接受火車司機的再培訓。在9至12個月的再培訓期間,一些鐵路公司每月向學員支付超過2500歐元的工資,遠遠超過傳統三年計劃中學徒在2022年的平均收入1089歐元。不出所料,這不僅吸引了職業轉換者參加快速培訓,也吸引了首次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