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當地時間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正式批准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排污入海”計劃,預計於明年春季正式開始排放。“排污入海”計劃在2021年4月份一經公布,就遭到國際社會、周邊國家和國內民衆的強烈譴責。然而,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置世界人民利益和國際海洋安全於不顧,強推“排污入海”,這種做法極不負責。
此次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通過“排污入海”計劃不過是“走過場”。早在去年12月份,東京電力公司就已向原子能規制委員會遞交了“排污入海”計劃,即用大量海水稀釋核廢水,使其中的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低於國家標准的1/40,再通過新建海底隧道,在近海約1公裡處排放,整個排放過程預計將持續20年至30年。今年4月份,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就已經原則同意了東京電力公司的計劃,并於5月份正式出具了合格的審查結果,此後按規定向公衆廣泛征集意見。雖然收到了1200多條意見,但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卻判斷這不足以左右此前的研判結論,認為東電的計劃已經滿足了采取排放措施的要求,并正式批准。
日本政府“明修棧道”,東電早已“暗度陳倉”。自今年4月25日開始,東電便啓動了放水口鋪設和挖掘工程,并趕在原子能規制委員會正式批准計劃之前的7月17日完成了部分作業,鋼筋混凝土材質的排水口也已經制作完成,頗有些“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意味。雖然東電稱此為可隨時修複的“環境作業”,無需特意報批,但這種先斬後奏式的趕工和意料之中的批准,表明日本政府、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和東電公司之間或許早已達成了某種默契,也顯示了日本政府希望盡快推進“排污入海”工程的焦急心態。
核污染水的確已經成為日本政府的“心病”。據日本媒體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釋放核污染水量約130噸,截至7月14日,儲存在水箱中的處理水約為130萬噸,已經超過了1000個儲罐容量的96%,預計到明年夏秋季將徹底飽和,東電公司已無意繼續增設儲水罐,認為這將擠壓區內用地空間,阻礙廢爐正常作業。加之今年日本自然災害頻發,3月份的福島地震導致核電站內80餘個儲水罐傾倒甚至側翻,這進一步堅定了日本政府加緊處理核污染水的決心。事實上,處理核污染水并非只有“排污入海”一個選擇,日本政府曾提出5種方案,分別是“排污入海”、蒸發後排入大氣、沿地下管道排入深處、電解處理以及固態化深埋。據估算,“排污入海”在其中成本最低,實施最便捷,而被認為是最環保的固態化深埋方案成本是其數十倍甚至上百倍,耗費的工程量也更龐大。然而,只是為了自己省錢省力,就理直氣壯地亂排亂放,這與日本一直希望構建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完全不符。
毫無疑問,日本一意孤行“排污入海”,是對國際社會、周邊國家地區和本國國民的極度不尊重。<nextpage>
首先,日本“排污入海”的方案尚未獲得國際原子能機構最終認可。雖然今年2月份以來,日本政府極力促成國際原子能機構赴實地考察為其背書,但從目前進展看,國際原子能機構尚未針對有關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安全性作出明確判斷,而是將在今年下半年對最新實施計劃進行再度評估,在最終排放前公布結論和報告。顯然,當前日本已經不再顧忌“排污入海”是否正當,而是試圖用強推的方式架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意見,利用國際組織決議不具強制性的特點突破現有國際規則。
其次,對於周邊國家的意見,日本更是置若罔聞,不僅中俄兩國向日方提交的聯合技術問題單未得到任何反饋,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和外長會議就此問題表達的嚴重關切也未獲回應,在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對其提出提供科學數據、理論依據等要求後,日本政府竟計劃9月份起在核污染水裡養比目魚和鮑魚以“自證清白”。在關鍵問題上畏畏縮縮、裝聾作啞,甚至用“偽科學”代替科學,其心虛可見一斑。
此外,沸騰的國內民意是日本政府的棘手難題。據日媒報道,今年3月份,福島縣、宮城縣多個民間組織共18萬人聯名向東電公司和經濟產業省上書反對“排污入海”,以日本全國漁業協會聯合會為代表的漁業從業人員群體擔心“排污入海”對日本漁業的聲譽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從其公布計劃伊始便堅決反對,部分當地民衆已對屢屢出事的東電公司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這種危機有轉嫁至政府的趨勢。如想得償所願,日本政府下一步還要做好核污染水排放設施所在地大熊、雙葉兩町的工作,并如其此前承諾的那樣“獲得漁業相關人員的理解和認可”。
日本國內有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理制度,街道以幹淨整潔著稱,民衆亂丟垃圾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然而在處理核污染水時,日本政府卻大行“雙標”之道,掩耳盜鈴,欲把太平洋當成“下水道”排之而後快,這種行為嚴重破壞了日本的國際形象,也將給世界環境、周邊國家地區和本國國民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早日回到理性、科學的軌道上,盡快停止這場一意孤行的鬧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