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及其前身“黨外”的主要宗旨,是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爭取民主和自由,因而發動了一波又一波的民主運動。其中最著名的是“野百合學運,六千多名學生在“中正紀念堂”進行靜坐,提出“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李登輝一方面依照其對學生的承諾,在不久後召開“國是會議”,另一方面也在一九九一年廢除了《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並結束“萬年國會”的運作,台灣的民主化進入新階段,因而被稱為“寧靜革命”。
本來,民進黨上台後就應按照其初心,推動民主改革,維護人權自由,但卻是背道而行,尤其是蔡英文上台後,越來越走向“黨外”及民進黨成立時的初心。不但是以“綠色恐怖”來取代過去的“白色恐怖”,而且以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來惡化兩岸關係,與民進黨當年達成的“強本西進”共識相悖。民進黨當局高舉“轉型正義”的大旗,透過“黨產會”、“促轉會”、“監察院”和司法系統對國民黨進行“東西廠”式的追殺,其手段與當年國民黨對付他們的手法不遑多讓。並“打假新聞”為名,行鎮壓不同聲音為實,戕害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現在又進一步,以“NCC”來在有線電視管理領域扮演“東廠”的角色,“追殺”不贊同“台獨”政治立場的媒體。其種種自稱是“東廠”的言行,都與“民主、進步”之標的背道而馳。這也是典型的“一闊臉就變”,“好了傷疤忘了痛”,使用過去國民黨政權曾經對付過他們的手段,打壓國民黨人以至並非是國民黨人的媒體人。
民進黨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因為其“反獨裁,爭民主”的初始訴求符合西方的所謂“普世價值觀”,因而得到美國的支持,而新聞自由就是這種價值觀之一。特朗普雖然對美國的主流媒體恨得要死,但尚不敢使用行政手段予以打壓。但民進黨當局卻比特朗普更“特朗普”,恐怕也將會重蹈特朗普爭取連任惠及共和黨長期執政的願景夢碎的覆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