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無接觸”工作,時間自由。以百度文庫等互聯網平台為例,這些平台主要匯集大量一線工作者創作的實用性知識,創作者們以提高工作技能、效率為核心,把勞動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根據自己平時工作、生活和興趣積累的內容整合創作,最終形成涵蓋各行各業的知識文檔,通過平台上傳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二是低成本創業,簡單運營。依托互聯網公司以“信息和知識”為核心的生態平台,網絡平台為創作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對普通知識創作者而言,網絡平台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成本,也不需要複雜的經營,就能實現較好創收。這種模式無形中降低了就業和創業門檻。
三是用“副業”幫助創業者增加收入。
正因為有了這些基於可鬆散、可兼職、可合夥甚至可以單幹的多形態、多模式、多種類的新工作方式,豐富了我國就業市場,降低了就業門檻,拓寬了就業範圍,吸納了更多勞動者入門從業,讓受疫情影響閑置的人力資源得到了更充分開發。
站在“穩就業”的高度審視,讓靈活就業成為保障就業市場穩健發展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促進勞動者特別是農村貧困人口和城鎮低收入群體多渠道靈活就業。
一方面,充分發揮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互聯網平台企業的作用,善於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改進就業服務,促進供需有效對接,切實促進就業穩定、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另一方面,加快推動相關政策逐步落地。除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主動自我學習也是提升就業能力的低成本方式。部分互聯網平台創作模式是實現低成本實用知識學習的“雙贏模式”,既強化了知識貢獻者和學習者之間的聯繫,又成為普通人就業的知識庫和技能庫,這一模式的經驗值得總結。
從人力資源供給角度看,各方還要適應靈活就業不斷擴大的趨勢,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創業培訓範圍,把靈活就業崗位供求信息納入公共就業服務範圍,研究制定相關勞動和社會保障政策,加大對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幫扶力度,從內外兩個方面為靈活就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