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後疫情時代宏觀政策更應加強協同
http://www.crntt.hk   2020-06-22 07:49:18
疫情衝擊使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中評社北京6月22日電/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2020:新起點、新使命、新願景”為主題,立足全球仍深受疫情影響的背景,凝聚智慧和共識,探討危中之機,共謀發展之道。

  證券時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表示,疫情暴發至今,中國在抗疫方面採取了有力且有效的措施,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並為穩定經濟增長打出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系列組合拳。當前,各類經濟指標已出現邊際改善,充分說明相關政策的行之有效。隨著“後疫情”時代來臨,經濟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新挑戰?宏觀政策的方向與著力點將如何調整?全球正翹首以盼。此次論壇上,來自高層的相關表態,提供了一窺後續中國宏觀政策脈絡的最佳窗口。

  疫情衝擊使原本已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的內外環境變得更加錯綜複雜。2020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又是“十三五”規劃收官、制定“十四五”規劃藍圖的重要時期。從“六穩”到“六保”,體現了政策的審時度勢和相機而變。疫情衝擊可能使經濟發展面臨“新常態”,要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促進經濟轉型升級。要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要從過去的發展實踐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要立足長遠,久久為功。

  文章指出,應對新挑戰需要“新思路”,更加適配的金融體系為經濟發展所呼喚。難能可貴的是,在全球多國央行開閘放水時,中國貨幣政策審慎克制地保留著正常空間,並實現了更加靈活適度。下一步,要推動經濟恢復正常,金融體系仍大有可為,要適應各類市場主體需要,著力打通貨幣傳導的各種堵點,創新金融產品,優化金融結構。此外,要打通和修復全球供應鏈,需要增加對國際產業鏈企業融資支持,離不開多種金融工具共同發揮作用。

  要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需要資本市場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助力更高水平開放”和“推動創新轉型”是資本市場要肩負的新使命。“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及“加快發展”是對資本市場當前工作重點的明確。

  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完善信息披露、發行、退市等基本制度,著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活躍度,健全鼓勵中長期資金開展價值投資的制度體系。強化對市場中介機構的監管,大幅提高對財務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

  文章稱,暗流湧動的當下,推進改革風險重重。除了金融系統本身的風險、貿易摩擦風險,當前更要面對疫情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實體經濟衰退和貿易走弱,最終會在金融市場有所反映。雙方影響相互傳導可能加大風險振幅。格外需要警惕的是,當前一些國家金融市場表現與經濟發展情況背離,主要是因為出台巨大規模和力度的財政金融刺激措施,雖然初期效果顯著,但邊際效應已在遞減。歷史經驗表明,無節制“放水”會導致經濟社會危機,其外溢效應需時刻提防,“風險應對要走在市場曲線前面”。

  文章最後說,特殊時期,沒有哪一個經濟體、哪一個金融市場可以獨善其身,各國或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攜手應對,不僅是分享抗疫經驗與物資,更應在宏觀經濟政策領域,加強溝通協調,盡可能形成合力,增大正面效果,減少不利影響。近年來,中國致力於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放步伐在疫情期間仍未放緩,展示了開放的誠意和決心。有理由相信,只要各方加強協作,守望相助,終會迎來一個歷經疫情大考而更加穩健向好的美好未來。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