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光明網網評:關於女性傷痛的沉重詰問
來源:光明網 作者:龔金平 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影片《從不,很少,有時,總是》(2020)的情節,圍繞兩位少女前往紐約做墮胎手術展開,探討的是一些男性在精神、肉體上對女性的傷害,以及女性在這次傷痛之旅中所完成的內心頓悟與成長。
關於女性傷痛的沉重詰問
影片的兩位主人公是17歲的高中生,她們是表姐妹,平時在超市做兼職收銀員。影片在人物設置上的悖謬之處在於,未成年懷孕的並不是看起來活潑開朗的表妹(Skylar),而是沉默內向的表姐(Autumn)。而且,通過Autumn在墮胎前接受醫生質詢的場景,我們可以大致拼凑出Autumn的性愛經歷。豐富的性愛史,與她沉默倔強、堅定執著的性格氣質,顯得格格不入。在這種反差中,影片試圖思考的是,對於Autumn以及其他女性來說,身邊的環境如何形塑她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如何使她們過早涉足兩性關係並因此傷痕累累?可以說,這也是影片對觀眾的一次沉重詰問。
這種詰問,涉及女性身體與情感的掌控權等具有女權意味的話題。當然,影片並不熱衷於表達觀點,而是沉浸於描摹生活化的細節,紀錄日常場景。如此,讓觀眾去深味兩位少女的惶惑、無力、恐懼、尷尬、釋然,也讓她們在漫長的等待和現實的窘迫中,凸顯這次經歷對自己身心的煎熬。這種煎熬,可能會成為她們人生的一次教育課,也可能在事過境遷之後變得雲淡風輕。但觀眾知道,有了這次經歷,兩位少女對於生活的感觸變得不一樣了,對於身體的認知可能更為敏銳與深刻了。
兩位少女,都曾長期生活在一種威脅和“熏陶”之中。觀眾席中肆無忌憚地高喊“slut”的同學,在家裡對一只母狗親呢地稱呼為“slut”的父親,超市中在玻璃後窺視、趁交接工作時親她們手的老板等,到處彌漫著對女性無視、歧視和傷害的氛圍。這些舉動,對於一些男性來說已經習以為常,是不需要鼓起勇氣來實施的無禮或者犯罪行動。因此,影片非常精准地捕捉到了身為女性,尤其是未成年少女,在生活中如何經常受到男性不懷好意的窺視、毫無愧疚感的羞辱,甚至是充滿惡意的騷擾。對此,女性無論是無視、警惕、反抗,都難以驅散那深入骨髓的厭惡、不安與緊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