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區域經濟發展70年的回顧與展望
http://www.crntt.hk   2019-10-19 08:42:19
  中評社北京10月19日電/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凡歷程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前30年,我們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區域經濟發展主要由國家重工業發展戰略推動,採取的是均衡發展戰略。改革開放後,我國開始實施向東傾斜的非均衡發展戰略,從而促進了沿海經濟的高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區域發展戰略開始由非均衡發展轉向協調發展,區域發展協調性顯著增強。黨的十九大報告從我國區域發展新形勢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要求出發,明確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成為新時代推動我國區域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

  區域經濟均衡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區域經濟發展基本上採取的是均衡的發展戰略,國家投資建設的重點在內陸地區,經歷了156項工程建設和三線建設。在此階段,中西部地區迅速建成了一批工業城市,帶動了中西部地區基礎工業的發展,使中西部地區的工業結構逐步趨於合理。這對於改變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布局和推動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看,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追求區域均衡目標。從整個生產力布局來看,強調區域平衡發展,國家在投資的地區分配和項目選取上,強調縮小地區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狀況。

  二是形成了高度垂直的區域分工結構。由於實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管理模式,區域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由國家計劃予以安排,區域經濟的組織和運行以垂直分工體系為主,區域間的橫向聯繫較弱。

  三是強調區域發展自成體系。在均衡發展目標的指導下,全國實行工業擴散方針,鼓勵一切有條件的省和自治區發展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鼓勵一切有條件的行政地區和縣發展五小工業。各地區形成了較為雷同的地區經濟產業結構。

  區域經濟非均衡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實施向東傾斜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具有其時代必然性,也是對改革開放以前區域均衡發展戰略的調整。實踐證明,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實施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是正確的,具有積極的作用,不僅促進了東部率先發展,進而帶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且推動了我國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和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在這一階段,我國的區域非均衡發展戰略主要以“梯度發展理論”為核心,以效率優先為基本指導思想,在理論上有兩大突破:一是打破了片面強調均衡布局的傳統布局模式,承認地區間發展非均衡的現實,強調遵循由非均衡到均衡的客觀發展規律;二是強調集中資金和資源進行重點發展,同時在地區間形成產業結構轉換的連續關係,從而使產業空間分布與地區經濟互相聯繫,產業結構與產業布局相結合,經濟發展與產業政策相結合。

  改革開放初期,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初始階段,這種戰略對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東部地區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階段

  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對區域發展戰略進行調整,把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提到了重要的戰略高度,並確立了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指導方針,先後制定和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戰略以及主體功能區戰略等,由此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基本形成,全面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在繼續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同時,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統籌東中西、協調南北方,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通過三大戰略引領,實現四大板塊和三大戰略融合,推動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使各區域的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協調性增強的良好態勢。一是區域經濟增長呈現出相對均衡的格局;二是區域空間布局由集中走向分散,趨於均衡;三是重點優勢區域的集聚作用增強,城市群和經濟圈等一些重點優勢區域的集聚作用增強,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四是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逐步建立,區域合作和一體化進程加快,區域合作已經成為我國統籌區域發展、解決區域差距的重要方式之一。

  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取得的重要經驗

  從區域發展戰略的演變可以看出,我國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調整和創新區域發展戰略。不同時期提出和實施的區域發展戰略都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具體內容不同,但一脈相承,體現了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富裕這一要求。70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主要體現為努力認識和積極處理四個方面的關係。

  在區域戰略目標的選擇上要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初的30年,我國在區域經濟發展上推動的是“公平優先”的均衡發展,儘管在集中資源、加快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最大的短板是不能長久實現較高的效率。改革開放以後,我們轉而推動“效率優先”的非均衡發展,雖然推動了國民經濟高速增長,但也引發了區域差距持續擴大的問題。如何協調“效率優先”與“兼顧公平”的關係,一直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調整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應該看到,效率與公平之間相互依存且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公平是效率提高的社會條件,效率是實現公平的物質基礎。當前我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立足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和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比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的區域協調發展目標,正是體現了效率與公平的有機統一。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