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在日台灣同鄉會發表演講,現場座無虛席。(照片:賴清德臉書) |
2. 觀光交流:
台日之間不只是國與國的互相關懷、協助、友好交流,人民與人民之間更是有真摯情感的交流,互相有好感。近年來日本各種觀光類的調查都顯示,日本人最想旅遊的地點是台灣。2018年日本旅行業協會(JATA)、旅行社“阪急交通社”調查暑假、耶誕假期日本人最愛觀光地排行,台灣都榮登第一位。
2019年日本綜合旅遊平台Airtrip因應“令和”新時代做了民調,沒想到在新時代中,日本人最想旅遊的地點還是台灣。
2018年,日本有近200萬人次來台觀光,台灣有近480萬人次到日本旅遊,雙方觀光互訪旅遊人次屢創新高。
3. 經貿夥伴關係
日本是台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台灣目前則是日本第四大貿易夥伴。2018年雙邊貿易總額約672億美元,“我國”對日出口約231億美元,對日進口約441億美元,台灣對日本的貿易逆差近210億美元。
雖然台灣對日本每年都有高額的貿易逆差,但是日本的投資,無論是資金或技術對台灣都很重要。2018年台灣對日本投資件數是43件,金額是6億美元,但同一個時期,日本對台灣的投資件數是525件,投資金額是15億元,雙邊的總投資金額是21億美元。
2018 年日本來台投資金額,創下2007年以來日本產業投資台灣的新高。日商來台投資金額和件數不但年年增加,投資台灣的產業型態也從早期的投資製造業為主,到現在變得十分多元化。
台日之間的經貿產業,已經邁向夥伴關係。包括半導體,精密機械,自動化產業,醫療器材,甚至面板等,台灣已經由過去的代工,進步到現在的技術合作。將來台日若能進一步在高科技產業進行深度合作,發揮產業互補特性,在科技、經貿上都有很重大的意義。
此外,日商和台商都有開發第三地市場的共同需求,尤其是鄰近的東南亞。而且兩國貿易分工緊密、產業結構有互補增強效果,目前台、日企業以各自優勢分工合作,攜手前進東南亞,已有不少成功案例。希望未來擴大台、日間的企業合作,共同深耕東南亞市場,共創雙贏。
4. 台灣加入CPTPP:
台灣是個小國,又在中國的阻擾下被排除於很多國際組織,所以必須以世界貿易組織的身份,以國際的標準進行國際貿易,目前對台灣最重要的,就是區域經濟“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日本安倍政府“內閣”官員公開歡迎台灣加入CPTPP,這是日本對台灣最友善的舉動。
我擔任“行政院長”時,指示將CPTPP的簽訂準備視為重要工作項目,積極進行CPTPP規範的國內法律修法工作,並透過繼續模擬演練,強化準備工作,以因應成員國對“我國”提出的可能要求。目前多項法案已完成修法,我任內指示,針對降低日本農漁工產品關稅進行研究,很高興最近也有了結果。非常期待在第二輪CPTPP談判時,日本可協助台灣有機會加入,讓台灣的經濟發展可以與日本共同合作。
三、台日共同的挑戰
1. 全球性議題
台灣和日本有很多議題要共同面對及合作,例如天災、疾病,防止國際駭客攻擊的資安問題,共同防範跨國境的恐怖分子活動,合作查緝國際毒品走私,以及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等議題。此外,台灣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而日本是全球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在智慧醫療、長照制度等方面,日本有很多經驗可供台灣參考。
我很高興,日本今年三月加入由台灣和美國推動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針對反貪腐進行合作與交流。我相信未來台、日、美甚至更多志同道合的國家,能夠針對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傳染疾病、人道救援、區域安全、查緝毒品販運與走私犯罪、少子女化等議題,加強經驗分享與合作。
雖然台、日共同面對很多跨國境問題的挑戰,但我相信,透過GTCF架構,我們可以共同面對挑戰,把挑戰轉為機會。
2. 中國對區域安全的威脅
除了上述議題,台灣和日本,甚至美國,都共同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那就是中國的威脅。包括習近平取消中國國家主席任期制,引發國際社會憂心,中國將朝高度個人極權和終身制方向邁進,對世界民主與人權帶來重大挑戰。
中國另一個嚴重影響區域安全的威脅,就是在東海、南海擴軍。除了 在南海修建人造島礁,中國戰鬥機在東海、南海高頻率的出現,甚至數次飛越宮古海峽到西太平洋。這些挑釁空域的動作,表面上是因為台灣,要打台灣,實際上是影響了全亞太國家。
此外,國際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債務外交”,讓合作國家陷入債務陷阱,成為中國掠奪戰略資源的工具。例如斯里蘭卡政府因為無力償還貸款,將該國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以99年租約讓給中國招商局集團經營,就是“一帶一路”成為債務陷阱、甚至被形容是中國新殖民主義的例子。
3. 美日台合作 抵抗中國的威脅
來自中國的威脅,不只是台灣要面對,日本一樣要面對,美國也要面對。因此美國和日本都採取了具體的作為,彼此合作,台灣在這個合作架構下,也應該扮演重要的角色。
美國從奧巴馬時代的“重返亞洲”,到特朗普的“印太戰略”,已進一步將美國、日本、印度跟澳洲連結,重新形構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略佈局。
2017年開始,美國在南海執行“航行自由行動”,宣示維護國際水域的航行自由。去年7月到今年4月底為止,美國海軍軍艦已經7度航經台灣海峽。美國太平洋艦隊(U.S. Pacific Fleet)在聲明中說:“軍艦通過台灣海峽,是展現美國對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承諾。”
美國對中國祭出301條款,要求中國履行公平貿易,近日又宣布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關稅提高到25%。美中貿易戰不是純粹的經濟戰爭,也有國家戰略的思考,跟印太戰略、航行自由是一樣的,就是避免中國共產黨勢力擴張,影響區域的安全。
美國提出印太戰略之前,日本首相安倍2007年即提出“自由與繁榮之弧”,2013年提出“亞洲民主安全之鑽”,都是強調印太安全、區域穩定的經略布局中,日本的重要角色。
“美日安保條約”維持了亞太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由日本、美國主導,台灣也是創始會員國之一的“亞洲開發銀行”,則為亞洲主要的區域性經濟發展機構,2018年就發放了358億美元貸款,遠比中國設立的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規模大很多。
此外,日本在新興亞洲的基礎建設投資,即“寧靜帶路”,不但被視為“優質基礎建設”典範,海外投資規模更大幅超越中國。顯示日本“寧靜帶路”效果,完勝中國的“一帶一路”。
不管是美國的“印太戰略”,日本的“自由與繁榮之弧”或“亞洲民主安全之鑽”,台灣都像是“地心引力的重心”,不管是從地理戰略位置,或是維繫自由與民主,台灣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會積極參與,阻止共產勢力擴張。
在《台灣關係法》40週年前夕,美國通過《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等支持台灣的法案。近日美國眾議院又無異議通過《台灣保證法》,更可以看出台灣的重要性;這個法案的“國會”意見指出,台灣是美國自由開放印太戰略的重要部分,對台軍售應常態化,重啟美台貿易協定會談及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
四、台灣站在關鍵時刻
無論是逼迫台灣接受投降式的“一國兩制”,或併吞式的“和平協議”,台灣都面臨中國步步進逼的險峻情勢。台灣要自己當家作主,繼續過自由、民主、人權的生活,不能成為第二個香港,也絕不能成為第二個西藏。2020年的“總統”和“立委”選舉必將攸關台灣的未來。
1. 我為什麼要參選
放眼2020年,民進黨的情勢比2008年還要險峻。基層極度焦慮,擔心2020年若輸掉“總統”選舉,“立委”席次又大幅減少,則失去的不只是政權,台灣的主權和民主也將陷入空前的挑戰和危機。
此時此刻面對2020年的困境,支持者愈發焦慮,督促我承擔責任的聲音更加強烈。經過審慎思考,我基於對土地的熱愛和使命,自應更要有捍衛台灣、承擔責任的勇氣,因此決定回應社會的期待,登記參選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希望藉由民主的程序團結民進黨,並且決心竭盡所能凝聚社會支持的力量,力挽狂瀾。
2. 我的“國家安全”戰略─安內和外
(1) 台灣要堅定不移的站在民主陣營,在印太戰略的架構中扮演積極角色,共同防止共產勢力擴張,協助中國民主化,維護區域和平與安全。
(2) 對內追求“國家安全”無虞,社會安和樂利,人民安居樂業,對外維護和平是最高原則,達到台灣自主,人民幸福的目標。
(3) 妥善運用《台灣關係法》、《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等法案,堅定捍衛台灣安全及亞太地區的和平。
(4) 強化“國安”功能,善用專業優秀人才,成立國土安全部,專責維護國土安全。中共對台灣各層面已進行深入的滲透,這種滲透的成功,反應在去年九合一選舉的結果。目前集會遊行法、“國安法”,對國土維護與保護都不足,我主張推動《反併吞法》、《反滲透法》。
(5) 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提高行政效率,讓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同時建構完善的新創環境,做好軟硬體建設,讓年輕人在工業4.0的時代,擁有更大的發揮舞台,創造台灣第二次的經濟奇蹟。
(6) 深化台灣的民主。自由與人權是普世價值,也是台灣和世界接軌的重要資產。我們一定要以堅定無比的態度,站在民主陣營的一方,維持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為社會安和樂利奠基。
(7) 兩岸求同存異,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展開自信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理解、諒解、和解,和平發展。
我呼籲,明年1月11日台灣的“總統”大選,要定位為“反抗中國併吞台灣,反對中國一國兩制主張”,是一場捍衛台灣主權及維護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