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鄧啟明析台灣青年“西進大陸”發展現狀
http://www.crntt.hk   2019-05-11 00:24:11
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鄧啟明(中評社 張爽攝)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記者 張爽)寧波大學商學院教授、寧波市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鄧啟明在“首屆高校台灣研究學術年會暨第四屆高校涉台研究機構協同工作會”上表示,當前“西進大陸”的台灣青年,呈現出年齡相對較輕、行業領域較廣、學歷層次較高、發展潛力較大等方面新特點。

  鄧啟明表示,據統計,2018年台灣同胞來往大陸首次突破600萬人次,其中首來族40萬人,報考大陸高校的台生也成倍增長;此間常住大陸人口約200萬,且以青壯年居多、占台灣勞動人口逾一成。但與改革開放初期或2000年前後有所不同,當前“西進大陸”的台灣青年,除了新生代台商、台幹或技術人員,主要是持續遞增的高校教師、律師、醫生、創業青年、社區工作者等;既包括高質量勞動力和高端人才,也包括一般體力或腦力勞動者等初中級人才,呈現出年齡相對較輕、行業領域較廣、學歷層次較高、發展潛力較大等方面新特點。

  “換句話說,當前在大陸發展創業的台商已經不再‘獨大’——越來越多台灣青年和基層民眾選擇到大陸發展就業、逐步扎根;選擇到大陸高校讀書的學子,也從過去的以碩、博士為主,逐漸拓展到大學本科等。”鄧啟明說。

  至於台灣青年流動的方式方法與方向等,鄧啟明指出,若從總的看,既包括被動流動、如企業(或組織)派出等,但當下更多的是主動流動,特別是大陸發展前景及相關政策措施吸引和島內相關中介機構介紹,部分是因為其家庭或社會關係,也有一些是因為投機、盲從或跟風等;而且主要是台灣向大陸流動,以及大陸不同省區間的二次流動等,也有少量回流台灣或雙向流動。此間,既包括合理流動,也包括不合理流動、甚至帶來程度不等的資源浪費與負面影響,需要各級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適當引導和規範管理;台灣青年群體也要“主動調整”,自覺適應海峽兩岸間政治體制與價值觀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其方式方法、文化氛圍與社會結構等方面差異,努力避免“投機”、“跟風”或“打工者”等方面心態與頻繁流動。

  鄧啟明表示,當前台灣人才“西進大陸”正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勢與特征:年輕化,接近1/4畢業生“登陸”發展;知識化,各級專業人才“大舉西進”;資優生卡位,“大陸求學熱”逐步興起;組織外派減少,“裸辭”西進人員增加;製造業等退燒,文創與互聯網等成為熱門領域;二三線城市崛起,未必局限在“北上廣深”。

  鄧啟明認為,總體而言,當前台灣青年大陸發展的動因,一是祖國大陸的“拉力”日益增強,二是台灣地區的“推力”持續擴大。

  鄧啟明認為,新形勢下,一是要進一步加強正式社會支持、二是要持續擴大非正式社會支持,力求“引得進、留得住、融得好”。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