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如果用一個字形容2018年的樓市,最合適的應該是:冷。
9月份,萬科喊出了:活下去。
作為房地產的龍頭企業,萬科的呼聲代表了整個行業。曾經躺著賺錢的房地產企業,一條腿邁進了寒冬。
2018年發生了什麼?
隨著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加強,這一年,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開始主動降低資產負債率,回籠現金,恒大更是明確提出從“三高一低”向“三低一高”(即“低負債、低杠杠、低成本及高周轉”)轉型。
在防守式經營的過程中,大部分房企注重“現金為王”,盡可能的收縮規模。
一、 眼花繚亂的房企業績
儘管如此,知名房企2018年的業績,依然非常靚麗。這和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會計處理有關:售房收到的款項,不立即計入收入,計入預收賬款或合同負債,待到符合條件後(如交房)才轉入收入。
這個過程通常長達數年,現在的業績,其實是幾年前的預售情況的體現。
以恒大、碧桂園、萬科、融創四家上市房地產公司的年報為例,報表非常好看。
恒大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662.0億元,同比增長49.9%,實現淨利潤(剔除匯兌損溢)722.1億元,同比增長106.4%。
碧桂園2018 年實現營業收入 3790.8 億元,同比增長67.1%,實現歸母淨利潤 346.2 億元,同比增長 32.8%。
萬科2018 年實現營業收入2,976.8億元,同比增長22.6%; 實現歸母淨利潤337.7 億元,同比增長20.4%。
融創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247.5億元,同比增長約89.4%;實現淨利潤165.7億元,同比增長約50.6%。
對比十年來的營收,會發現四家房企的規模都在不斷膨脹,其中萬科2016年起放緩了腳步,恒大和碧桂園近兩年的增速可以說非常瘋狂。
從淨利潤角度來看,萬科在2018年落在了恒大的後面,但還稍微領先碧桂園。從增幅來看,碧桂園在營收超過萬科後,淨利潤超過萬科只是時間問題。
從毛利率角度看,2013年以來,萬科和恒大的毛利率非常接近,但萬科的更加穩健平滑。碧桂園近年來的毛利率下滑明顯,2017年和2018年有所修復。融創則保持相對較低的毛利率。
房地產商的頭部企業也不過做到37%左右的毛利率,這不太像百姓眼裡的暴利行業。
從淨利率角度看,四家公司都在15%左右。
二、資產負債結構
房企最大的特點是資產負債率較高,高杠杆經營拿地、蓋房導致負債累累。
2013年,在王石的帶領下,萬科開始了聲勢浩大的“輕資產重運營”模式的轉型。但從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歷年情況看,2015年後,萬科又恢復重資產模式。
儘管如此,萬科和恒大都屬於資產相對較輕的,而融創和碧桂園則由於激進的經營政策,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
各家公司分別借了多少錢呢?
恒大短期借款3183億元,長期借款3548億元;萬科的融資策略比較溫和,短期借款101億元,長期借款1209億元,應付債券471億元;碧桂園短期借款918億元,長期借款1398億元;融創短期借款920億元,長期借款1374億元。
如此高額的借款,必然帶來沉重的利息負擔,但是從利潤表財務費用看,各家負擔都不算重,這是為什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