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認為,面向農業、農村和農民設立的鄉村傳統特色產業項目,應具有適用性、可操作性、可推廣性,科技服務和科技項目要務實、更貼地氣,搭建城鄉產業聯合的橋梁紐帶,實現傳統特色與科技創新的有機結合,完成鄉村發展多點輻射攻關,使科技更好地發揮作用。
深化配套改革,法寶要用好
走好鄉村振興“趕考路”,還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深化供銷社等改革。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科學院合作發展處副處長鄧大玉建議,把供銷合作社建到村上。
“村供銷合作社是農村現代流通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多渠道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離不開村供銷合作社。”鄧大玉說。
為助推鄉村振興,當前廣西正在加快推進村供銷合作社建設發展,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3000家左右村供銷社。
鄧大玉建議中央加大對村供銷合作社建設的傾斜力度,支持各地建設村供銷合作社,著力補齊為農服務短板,不斷提升供銷合作社服務能力和水平。
走好鄉村振興道路,法治保障也是重中之重。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民族宗教工作委員會主任鄧澤永建議加強鄉村法治建設,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鄉村振興不僅意味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的富裕,還意味著鄉村治理的民主公平、農民安全感的提升和農村秩序的安寧與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