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世界經濟呈現恢復性高增長態勢,但全球復甦進程明顯分化,亞洲經濟依然好於其他地區,中美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 |
中評社北京3月14日電/經歷疫情“大流行”和經濟“大衰退”後,近期世界經濟呈現恢復性高增長態勢,但全球復甦進程明顯分化,發達經濟體普遍好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亞洲經濟依然好於其他地區,中美仍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引擎。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文章表示,疫苗在全球接種,使國際社會對疫情終將過去燃起希望,加之2020年下半年全球經濟總體表現好於預期,國際機構普遍上調2021年的世界經濟增長預期。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1年和2022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5.5%和4.2%,其中,2021年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將分別增長4.3%和6.3%,2022年將分別放緩到3.1%和5%。目前,幾乎所有地區、主要經濟體都開始復甦,短期形勢較好,呈現前高後低發展態勢。
文章分析,多項因素支撐世界經濟復甦:
一是新冠疫苗開始在全球接種。此次全球經濟衰退源自外生性衝擊,即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居家令”使全球商業活動幾乎中斷,跨境貿易、投資等跌入深淵。經濟恢復生氣需要控制住疫情或戰勝病魔。疫苗已在全球開展接種工作,且效果比預期好。據IMF估計,到今年夏季,發達經濟體和部分新興市場可大範圍獲得疫苗;2022年下半年,大多數國家都可獲得疫苗。加之,各國治療方法有效性和可得性正在逐步提高,市場信心正在回升,商業活動漸趨活躍,居民消費或報復性反彈。
二是全球流動性依然相對寬鬆。全球主要央行承諾,保持寬鬆貨幣和積極財政政策不變,這對企業融資和金融市場穩定非常重要。迄今,美歐等發達國家仍以超級量寬、超低利率和巨額財政等支撐經濟V型反彈,今年仍會繼續維持寬鬆政策。
三是作為世界經濟兩大引擎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開始恢復增長。據IMF預測,今明兩年國際貿易將由去年下跌9.6%的谷底回升至分別增長8%和6%,高於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繼2020年下挫42%後,去年下半年跨國公司已經開始恢復跨境併購,特別是受衝擊嚴重的航空業、旅遊業、石油公司等,以及如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相關的新興產業等,由此推動全球直接投資恢復增長。各國貿易和投資反彈將創造就業崗位,拉動居民消費,支撐經濟復甦。
四是中美兩大經濟體引領全球經濟復甦。疫情前,中美兩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一半,而兩國經濟復甦前景分別好於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2020年,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GDP規模達到14.73萬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了4300億美元,占世界經濟17.5%左右,而世界經濟總量則減少了3萬億美元以上。據IMF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1%。世行也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三分之一。美國經濟復甦前景則好於其他發達經濟體。2020年美國經濟全年衰退3.5%,跌幅小於預期,也小於歐日英等其他發達經濟體。尤其是,美國GDP總量雖收縮5004億美元,但占世界經濟比重反而升到24.8%。據IMF預測,2021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將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好於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將達5.1%,高於發達國家的平均預測值4.2%。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更是樂觀預期,2021年美國經濟將增長6%。由此可見,中美兩國經濟的龍頭效應將再次凸顯。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經濟僅僅是在2020年深度衰退3.5%後的觸底反彈,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尚需時日,彌合結構性損失仍需要很長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