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俄方財政壓力持續加大致使國防開支受限。受歐美長期經濟制裁、國際能源價格低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等因素叠加影響,俄財政部分別將2021年至2023年國防預算和國防力量發展項目預算削減10%和5%。此前,財政部還建議出台諸如裁減現役軍人數量、延長軍人最低服役年限等一攬子削減國防開支的方案,以便將有限資源集中用於重點領域。例如,俄國防部考慮在未來幾年優先建造14艘裝備“布拉瓦”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的核潛艇,其隱蔽性與突襲效果比“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系統更好。
其次,俄方擁有大量可替代軍事技術與裝備選項。近年來,俄在研發非對稱軍事技術與裝備方面收獲頗豐。不久前,俄外長明確表示,除“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系統外,俄方不會將“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等武器納入談判對象,暗示決不以犧牲本國安全利益為代價換取續約。
最後,通過壓力傳導為後續談判營造有利輿論環境。眾所周知,美政府與西方盟友在是否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方面存在分歧,一旦美方拒絕續約,勢必加劇美國與盟友在美退出《伊核協議》後本已擴大的裂痕。此外,相關軍控、環保等國際組織已向拜登團隊施壓,要求其在續約方面作出明智選擇。
美方表態成關鍵
俄媒體稱,隨著《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截止日期的日益臨近,美方態度成為影響事態發展的關鍵變量。
目前來看,美當選總統拜登和國務卿候選人布林肯此前均對續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表示支持,為俄美重啟對話帶來一絲希望。美軍備控制協會執行主任金博爾也認為,拜登團隊將在上任後與普京就續約事宜展開正式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