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戰略方向
http://www.crntt.hk   2020-08-29 08:18:49
  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取於勢,明於變。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經濟如何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黨中央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近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

  在當前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如何深入理解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意義?我們有哪些優勢、具備哪些條件?新發展格局構建的方向和基點又在哪裡?這些問題都蘊含在我國經濟發展戰略方向這樣的宏觀命題之中。為了準確把握、深刻解讀這些問題,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昌林。

  是短期之策還是長期之舉?——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的戰略方向

  記者:新發展格局正在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中國熱詞”。但關於新發展格局,人們還有一些理解誤區,比如,有人認為,這只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和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影響而採取的被動應對和臨時之舉,不可持續。對此,您是怎麼看的?

  王昌林:關於新發展格局,首先要明確的是,這不是應對疫情衝擊的短期之策、無奈之舉,而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主要矛盾轉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條件和比較優勢變化的客觀要求,是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

  回望提出新發展格局的時間軸線,從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提出,“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到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的企業家座談會上強調,要“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再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進一步明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進而到8月24日召開的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系列重要論斷和部署使“新發展格局”越來越清晰。總的來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我國長遠發展戰略、針對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出現的新情況,敏銳洞察國際形勢深刻變化,作出的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的重大戰略抉擇。

  著眼當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系列舉措出台有利於緩解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衝擊。眼下,疫情仍在全球蔓延,這場疫情對經濟影響的深度、廣度前所未有,整個人類社會都在應對。疫情大流行導致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世界經濟陷入衰退,這種外部環境恐怕短期內很難改變,且會持續抑制市場需求。面對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和由此帶來世界經濟發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等一系列問題,我們必須未雨綢繆,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挑戰,做好打持久戰的應對準備,不等不靠,立足自身、深遠謀劃、主動調整,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發展基本趨勢向好的確定性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

  放眼長期,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過去,我國發展的重點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我們依靠“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模式參與國際經濟分工與合作,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城鎮化率超過60%,服務業占GDP的比重超過50%,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比較優勢發生了較大改變。

  靠原有發展模式難以實現新的目標,必須更好地挖掘內需潛力、國內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潛力和參與引領國際循環的潛力,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經濟自主可控發展能力,提升國內循環的質量和效率,提升我國在國際循環中的位勢,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是“壓力山大”還是底氣十足?——我國具備向新發展格局轉換的客觀優勢

  記者:打造新發展格局,無疑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意味著要順應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階段和格局變化進行轉變。很多人擔心,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矛盾和問題,叠加較為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們著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會不會有很大的壓力?基礎和底氣在哪裡?

  王昌林:對於這樣的擔心,是完全沒必要的。辯證、長遠地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深刻、全面地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就可以明確地看到,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經具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堅實基礎和條件:

  一是從基本國情看,我國具備建立比較完整的人力資源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市場體系、產業體系等條件,能夠形成國內經濟大循環。

  二是從發展基礎看,經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國經濟已經在向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轉變。經常項目順差同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現在的不到1%,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7個年份超過100%;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物質基礎;建立了體系完整、能力巨大的產業體系,產業技術水平明顯提升,在局部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了一批跨國經營大企業;人力資本積累已達到較高水平,科技人力資源總量居世界第一,創新創業生態不斷完善;消費品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二,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具備了比許多發展中國家更優良的貿易和投資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