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年在全國推廣POS收款機一樣,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如果我們採取百花齊放的方法,允許很多私營機構參與到這個生態系統的建設,那麼國家就需要制定相應的技術標準和合規要求,參與者必須達到這些要求才能夠進入這個市場。如果這方面工作做得好,法定數字貨幣又只是取代現金的話,它所帶來的金融風險應該是比較小的。”張志軍說。
如上所述,央行鼓勵技術“賽馬”、市場競爭優選,並對技術也劃定了底線和標準。穆長春表示,“任何一種技術路線,央行都可以適應,前提是你的技術路線要符合一定門檻,比如至少要滿足高並發需求,至少達到30萬筆/秒。”穆長春表示,這樣的門檻要求是為了能滿足零售所要求的高並發性能。
張志軍表示,30萬筆/秒的並發量標準應該說是相當高的。他表示,這麼高的速度一般的區塊鏈技術達不到,因為區塊鏈需要通過共識機制才能把交易記錄進賬本。共識是需要時間的,所以要達成共識就要犧牲速度。聯盟鏈某些共識算法可以達到每秒上千筆交易。每秒30萬這麼高的速度要麼是中心化的解決方案,要麼就是用比較獨特的分布式賬本技術,才有可能接近這麼大的容量。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今年5月在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專題講座上也表示,區塊鏈沒有按照想象的發展速度使每秒交易筆數(TPS)達到足夠大,遠不能支撐零售交易的支付系統,但可以做一些小規模金融市場交易或其他應用方面的試點。據了解,中國人民銀行目前正在推進的區塊鏈在兩個低TPS交易市場的應用:一是票據交易,二是信用證融資的交易。
央行並沒有發布有關數字貨幣運行方案的完整白皮書,一些技術細節不得而知,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一些具備技術研發能力的私營機構對此有很高參與熱情。
“我認為,在央行——商業銀行這個架構的第二層,即商業銀行環節,私營機構有機會參與。”周沙表示,一般的區塊鏈技術無法達到相關技術要求,不過在區塊鏈技術的基礎上搭建一些架構,有可能達到央行的並發量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