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廣東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2月23日電/中國建設的速度與規模令人贊嘆。高效的經濟模式是中國成就的基礎。但中國不會止步,而將迎來新的經濟跨越。俄羅斯也可借鑒中國經濟改革的經驗。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2月22日載文《40年,中國如何從落後國家成為最酷國家——中國成功的秘密》,文章說,今日中國是已經推行了40年的改革政策收效顯著的最好證明。古老的廣州、英倫風情濃鬱的香港、按中國標准衡量絕對屬於年輕都市的深圳和珠海,《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記者訪問了多個城市,它們的建築、方言甚至交通規則都各有千秋,但共同的目標將它們團結起來:趕上全球經濟發展的領軍者,最好是超越它們。會中文的同行記者感嘆道:“我不是第一回來這個國家,但每次都震驚於中國人的建設速度與規模。”鱗次櫛比的摩天大樓和歷史古跡相映成趣,形成視覺震撼。這就是40年來精心構建、脫胎換骨的“新”中國。
社會主義與市場對接
40年對於古老的中華文明來說只是彈指一揮間。然而,好幾代人得以成長,目睹了原本貧窮落後的國家逐步蛻變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日的中國是120多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上述成就的取得要歸功於1978年啓動的改革開放政策,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的經濟奇跡。
改革開放卓有成效,最鮮明亮眼的例證非廣州莫屬。昔日珠江沿岸的小型港口已成長為現代化的大都市、全球工業中心。這裡教育機構、科研院校雲集,引來數萬高技術企業落戶,是南方毋庸置疑的科技、貿易和工業中心。除了生產成就,名勝古跡也吸引了大量游客。中國最高的電視塔、極負盛名的歌劇院、近140米高的廣州圓大廈都是它的地標性建築。
緊鄰廣州的是1980年成立的經濟特區深圳和珠海,它們意在將社會主義經濟與前英國殖民地香港、前葡萄牙殖民地澳門的市場經濟相對接,也的確集兩種經濟體制的優點於一身,先是帶動沿海省份,而後拉動了全國的飛速發展。如今,深圳的GDP已超越廣州,追平香港,它被稱為“中國的矽穀”,居民平均年齡不到30歲。當地居民說,追求速度是深圳的主要生活原則。
在昔日漁村珠海,今天仍然可以看到漁船歸來,但海岸邊上已是高樓林立。稅收優惠、各類財政刺激、與澳門和廣州毗鄰的地理位置,皆助力珠海成為中國發展最耀眼的城市之一。中國最大的空調生產企業格力集團便坐落於此,它的總部大樓充滿現代感但不浮華。格力的大部分產品都被美國買走。格力有自己的科技中心,從160國消費者的不同需求出發,從事新產品研發。格力空調也出口到俄羅斯,盡管俄經濟下滑,但由於2018年夏季遭遇高溫天氣,所以空調銷量倒有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