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樓市調控是否在追尋一條中間道路?
http://www.crntt.hk   2019-02-16 09:25:31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電/近日,《中國新聞周刊》刊發“2019年樓市真的要鬆綁了嗎?”,引發了輿論媒體及全社會民眾廣泛的關注和熱議,這實際上不僅反映了政府調控的變化傾向,也反映了全社會對樓市調控政策走向的種種猜測和擔憂。

  騰訊財經發表特約作者莫開偉文章稱,事實上,中國樓市調控放鬆已成不爭的事實,自從去年底山東菏澤市打響樓市限售第一槍開始,湖南衡陽市亦跟進宣布取消限價;尤其在中央政府明確地方政府主體責任之後,多個城市紛紛放寬購房限制,短短一個月內,深圳、廣州、珠海、上海、青島等城市先後對樓市進行微調,主要包括降低首付、公積金政策、取消限售、取消限價等,但更多的是試探意味。

  即便如此,也有些地方政府在試探時期卻表現出欲迎還拒的態度,讓人難以理解。比如菏澤市政府在“取消限售”政策公布次日即將原因引向了市民的購房需求,稱菏澤市限制新購和二手住房轉讓期限有關規定出台後,有不少準備購買存量住房的市民,特別是棚改貨幣化補償的市民,因不能辦理過戶而無法購買合適的存量住房,要求取消限制轉讓期限規定的願望十分迫切。衡陽市政府則乾脆在第二天亦撤銷發文,宣布理由是原發文是“對穩控房價的複雜性判斷不精准,對穩定預期的持續性認識不充分,文件出台引發了市場的誤解和網上的炒作,其影響有悖於部門出台文件的初衷”等等。

  然而,我們也應理解,目前各地政府急切為樓市鬆綁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因為經過2018年各地出台400多項嚴調控政策措施,包括限購、限價、限貸、限售等政策,從一、二線城鄉到三、四線城市,概莫能外,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政策,各地樓市進入“寒冬期”,不少城市房地產業發展呈萎縮狀態,土地流拍,地方政府土地出讓金及相關稅費銳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地方政府對樓市調控的信心和決心。據相關機構披露,儘管2013年以後,土地財政占比越來越小,但在有些三四線城市,依然能占到財政收入的30%~40%。來自財政部國庫司數據顯示,2018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收入97905億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71372億元,而土地出讓收入為65096億元,土地出讓收入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1/3以上。換位思考,為保證地方財政的正常運營,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市場及樓市調控採取必要的鬆動舉措,也是無可厚非的。

  文章認為,目前的房地產發展態勢,無論是上升還是下行,不僅影響地方財政收入,也會影響整個的宏觀經濟。而中央政府對這個趨勢也是了然於胸和明察秋毫,對地方政府的調控鬆動也採取默許態度;但現在中央政府擔憂的是各地政府競相鬆動或鬆動無邊,又將導致新一輪的樓市擴張,引發房價大漲,這樣不僅會影響房地產調控的可持續性,也將影響民眾利益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權威和聲譽;更擔心樓市調控再次陷入“一放就亂”的怪圈。

  由此,目前就中央政府而言,希望建立一條既要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又要防止房價大跌的平穩樓市調控機制,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調控的中間道路,避免過左或過右的兩個極端傾向。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