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習近平對“修昔底德陷阱”及“國強必霸”的批判
http://www.crntt.hk   2018-07-03 13:01:25
 
  在這裡,必須肯定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一個見解。奧巴馬說:“我不認同守成大國和新興大國必將發生衝突的‘修昔底德陷阱’。大國尤其是美中之間更要儘量避免衝突。我相信美中兩國有能力管控好分歧。美中之間的競爭應該是建設性的、具有積極意義的。”非常期待,奧巴馬的見解能夠成為今後美國主流社會的共識。畢竟,跨越所謂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是中國一方的事情,中美兩國必須共同努力去跨越、共同付出跨越的心力,也能夠共同獲得跨越之後的成果。

  在這裡,也必須提醒各方知識精英,“國強必霸”絕對不是中國發展的邏輯。對此,習近平長期以來在各種場合進行了說明,對“國強必霸”進行了否定乃至批判。見下:

  1,習近平2013年11月2日會見21世紀理事會北京會議外方代表時旗幟鮮明地表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2,習近平2014年3月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指出:“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歷史拋棄。什麼是當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中國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3,習近平2014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已經發展起來了,我們不認可‘國強必霸’的邏輯。”4,習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又再次批判“國強必霸”之說:“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不接受“國強必霸”的邏輯,願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5,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再次否定“國強必霸”的邏輯,他說:“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也是東方文明的精髓。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國強必霸的邏輯不適用,窮兵黷武的道路走不通。”

  其實,早在擔任國家副主席時期,習近平就對“國強必霸”的觀點進行了全面否定與批判。2010年11月14日,習近平在新加坡對李光耀先生說道:“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發展起來以後,遲早會走上‘國強必霸’的路子。我認為,這種看法不符合中國講信修睦的文化傳統,不符合中國的外交方針和實踐,也不符合鄧小平先生關於‘將來我們發展了’也‘永遠不稱霸’的鄭重宣誓和承諾。”

  綜上,習近平對“國強必霸”邏輯的批判是非常強烈的。第一,定性為荒謬的,對此邏輯予以完全的否定。第二,表達了中國絕對不會以此邏輯來治國理政的堅定態度。第三,制定了破解“國強必霸”邏輯的中國文明方案。

  “國強必霸”的邏輯,其實就是“修昔底德陷阱”得以成立的主要邏輯思維,甚至有可能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論據,能夠促進以假論假、真假莫辨的悖論形成。這樣的悖論在台灣問題及兩岸關係中的表現,就是非常典型的“蘇格拉底悖論”。“蘇格拉底悖論”是指古希臘的大哲學家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曾經與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詭辯家相對。他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這是一個至為著名的悖論。

  現在,在大陸,隨著國家實力的日漸強大,民意越來越認同武力可以成為解決一切問題的最有效手段,既可以解決美國的對華的霸凌問題,也可以解決兩岸的最終統一問題。至於武力的其它因素,一概不知道。所以,只知道武力至上,其實什麼也不知道,這樣的悖論充斥在網絡民意中。這樣的悖論,實際上是“修昔底德陷阱”與“國強必霸”邏輯的存在的集中表現,是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不可忽視的、必須克制、必須理順的社會心理現象。切不可任由蔓延甚至壯大,最後成為阻撓中國走和平發展之道路的內部阻力。

  習近平說:中國的先人早就知道“國雖大,好戰必亡”。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積極開展對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對外侵略擴張﹔執著於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而不是開疆拓土的殖民主義。21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通了絲綢之路,推動東西方平等開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跡,沿路各國人民均受益匪淺。600多年前,中國的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7次遠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沒有佔領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傳播的佳話。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悲慘屈辱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偉大鬥爭史。歷經苦難的中國人民珍惜和平,絕不會將自己曾經遭受過的悲慘經歷強加給其他民族。

  在和平發展中與其它國家共存共榮,堅決反對用戰爭來擴展一國之利益,這是習近平的主要思想。由此可知,習近平對“修昔底德陷阱”及“國強必霸”的批判,是在提醒全體中國人必須做到富而不驕,強而不傲,更加不能夠恃強用武而成為霸權國家。

  在今後的30年,中國必須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必須拋棄“國強必霸”邏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抵禦內外的錯誤思維及觀點的誤導,才有可能撥開思想迷霧,在和平發展的進程中,成為俯瞰全球的強國,在此進程中,堅守和平統一方針政策,有力遏制“台獨”的挑釁,確保兩岸關係不發生武力解決的質變,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這是對中共的要求,也是對兩岸同胞的要求。

  五、美台關係的變異與危險性

  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美國的社會精英在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理論來判斷中國的發展方向的同時,加強與台灣的關係,把台灣當作中美大國衝突之時的能為美國所用的遏制或者打擊工具。可以說,美國以台制華的冷戰思維至今未曾消失,還常常使用在其對台政策中。

  其一,從美台關係的歷史看美國的兩手策略。

  美國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歷史悠久,抗日戰爭時期,中美合作反法西斯的成效是巨大的。但是,現在的所謂美台關係,則是起源於1950年,為對抗大陸,美國對台灣開始實施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1953年11月,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出訪台灣,訪問期間,雙方正式商討了締結“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問題。1954年12月,在華盛頓,台灣當局和美國政府簽訂了“美台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3月,雙方又在台北交換了批准書,條約開始生效。至此,美台雙方結成了“盟國式”的關係。台灣當局也因此成為美國和西方正式的安全夥伴和經貿夥伴。

  此後,美台關係經歷了這麼一些歷史節點: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4月,美國總統卡特簽署《與台灣關係法》為美國內法,保持美台外交實質關係;1982年,中美簽署“八一七公報”。在簽署“八一七公報”前,美國向台灣作口頭“六大保證”:美國不會設定停止對台軍售的日期;美國不會修改“台灣關係法”的相關規定;美國不會在決定對台軍售前和中國咨商;美國不會在台灣與中國間擔任調人;關於台灣主權,美國不會改變自身立場,這是個須由中國人自己解決的問題,且美國不會迫使台灣與中國談判;美國不會正式承認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1991年6月和7月,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通過《台灣前途修正案》,使該案成為1992年度美國援外法案的一部分;1994年4月29日,美國國會通過《1994和1995年對外關係授權法》,首次公開以法律形式將《與台灣關係法》凌駕於“八一七”公報之上;1994年9月,美國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包括允許台灣高層領導人過境、支持台灣加人一些國際組織以及對台軍售等多項具體內容的對台新政策;美國政府於1995年6月允許李登輝訪美;1997年中美聯合聲明:美方重申,美國堅持一個中國的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則。

  2003年6月1日:胡錦濤與布什在埃維昂舉行了會晤。布什強調了美國支持“一個中國”、不支持“台獨”政策;2006年2月:陳水扁提出“廢統論”引起美國反彈,美國政府重申“一個中國”政策以及中美聯合公報;2016年美國眾議院通過把“六項保證”寫成書面的法案。在蔡英文就職前夕的5月16日,美國眾議院重申《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是美台關係重要基石,這是“六項保證”首度被寫成書面成為國會通過的提案。

  2017年2月7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審議並無異議通過了《台灣旅行法》,將提交參議院全體審議表決。這部旨在顯示美國國會支持台灣意願的法案,要求美國政府解除美台官方高層交流的限制,提升雙方官員互訪的層級。美國國會眾議院前不久已經通過此案。

  綜上所述可見,在中美關係的大框架下,美台關係總是搖晃其中,形成一股破壞力量。而美國以兩手策略駕馭台海兩岸、為己所用的戰略意圖也昭然其中。

  其二,美台關係的實質。最核心的實質就是:1,美台關係附屬於中美關係;2,台灣是美國處理中美關係的籌碼或者是棋子;3,美台關係的戰略價值日趨減少。

  北京學者郭震遠分析指出:歷史事實清楚顯示,實際上美台關係因中美關係而發生,並且隨中美關係的變化而變化。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認為美台關係從屬於中美關係。歷任美國總統對於台灣和美台關係對美國戰略價值的判斷,其實都集中於它們對於中美關係的影響。所以,這種判斷必然與美國對於中國和中美關係、對美國戰略價值的判斷密切相關。在中國日益明顯強大的背景上,中美關係對美國戰略價值當然明顯提升,美台關係受到的制衡也日益強烈。進入本世紀以來,雖然美國仍然堅持利用台灣和美台關係,作為處理中美關係的籌碼,但其戰略籌碼的價值已大為下降。美國在利用台灣和美台關係處理中美關係時,越來越顧忌不能因此而嚴重損害中美關係。未來中美關係的發展不會很順暢,競爭與合作將長期並存、交織,而且有時競爭還會激烈、嚴重,美國將持續利用台灣和美台關係作為籌碼,處理中美關係。但隨競爭-合作的中美關係鞏固和成熟,台灣和美台關係的籌碼價值,不僅戰略籌碼價值,而且具體籌碼價值,都必將在起伏中持續下降。①

  台灣《中時電子報》2018年1月15日報道稱,有專家指出,台灣在美國手中正從棋子成為棄子,而現今的民進黨當局,應有所警惕。他表示,“這段日子‘台美’關係看似越來越好,美國更仿佛成了‘台獨’靠山,可民進黨當局應從歷史明白,中美關係這盤旗,台灣永遠只是棋子,‘需要你的時候就給你些好處,不需要時就隨手放在一旁。而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放棄,則是中美力量對比決定的。’”專家認為,美國絕對會堅守“不支持台獨”的立場,“美國能做的只是不斷地用台灣問題撩撥中國大陸,提高籌碼的要價而已。”也就是說,民進黨當局跳得越高,只會促使兩岸統一之日更快到來。

  美台關係不可能終結,但一定會日趨式微。這個結局取決於:1,中國自身實力的提升,在各個方面要達到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地位。2,中美關係確定進入了戰略互信以及戰略合作的階段。3,兩岸關係實現更大的突破,和平統一進入倒計時,台灣同胞自覺拒絕成為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

  其三,美台關係存在重大危害性。

  在前述條件都未形成之前,是美台關係凸現,對中美關係乃至兩岸關係都造成巨大威脅、危害之時。第一,美國抱持冷戰思維的政客,從來沒有放棄利用台灣來刺激中國、挑撥中美的關係。第二,無論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執政,對美國予以安全保護的依賴性都不會減低,民進黨執政之後,利用美台關係刺激中美關係以求被保護的心態,更加明顯,危害也就更加大。

  比如近期在台方積極活動下,美方正在推動的“台灣旅行法案”,極有可能強烈衝擊中美關係,進而危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格局,就為一個實例。對其危害性,各方專家都對中評社表達了高度的憂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