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高瑞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新經濟重大項目批量落地,是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他指出,雖然國內經濟正加速復甦,但居民消費仍較疲弱,企業投資信心仍有提升空間。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進一步挖掘內需潛力,對於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提振居民和企業家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經濟重大項目批量落地的同時,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也在加力馳援。工信部日前表示,將積極引導國家製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對動力電池領域符合國家戰略、具有優勢的重點項目和骨幹企業給予關注和支持。珠海市日前發文要求,由市國資委牽頭設立規模不少於100億元的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全市集成電路產業基礎性、戰略性和重大項目的引進,及本地企業併購、新(擴)建。
對此,高瑞東指出,一方面,產業轉型基金可以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促進作用,推動地方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可以重點支持基礎性、帶動性、戰略性特征明顯的產業領域,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結合,加快形成產業聚集合力。此外,高新科技產業等新經濟的發展,相對於傳統產業,更需要穩定的政策支持與強大的資金配套,地方政府牽頭成立產業引導資金,也是海外較為常見的模式。
在業內看來,進入四季度,地方將圍繞新經濟加碼布局新基建、新消費,智能製造等有望迎來更大力度支持。
“目前看社會資本對新基建、新業態、新模式等領域的投資熱度較高,主要是因為在政策激勵和需求拉動下,這些新的市場領域有發展前景,能提高企業投資回報水平。”劉向東說。
在高瑞東看來,新經濟覆蓋面非常廣泛,涉及一、二、三產業,包括高精尖科技產業、傳統工業製造的產業升級,以及農村產業與現代科技的更新融合。由於第二產業准入門檻較低、盈利機制較為成熟,目前社會資本主要集中於投資傳統工業製造的產業升級環節。“不過,在推動新經濟項目落地過程中,不僅要依賴頂層設計,也要注意保障配套財政、稅收、資金、知識產權保護的落實,快速響應研發、生產、銷售等生產鏈全流程中遇到的問題。”
劉向東則提醒,在推進新經濟項目中需注意避免一窩蜂上項目,一刀切定政策,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引導投資健康發展,降低重複建設和無效投資,提升有效投資,推動高品質建設,使新建供給有效適配已升級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