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在美國國內的“內部人”與“外部人”鬥爭的歷史進程中,邊緣群體從“外部人”進入“內部人”,並不是完全由占支配地位的群體所“恩賜”。換言之,支配地位的群體在很多情況下是被迫將部分“外部人”納入到“內部人”之中。但在美國的對外關係中,至今為止,美國一直是以主導者“選擇”著“外部人”進入“內部人”的行列之中,二戰後的德國、日本是其成功“選擇”的例子、二戰後的蘇聯是其失敗“選擇”的例子。
基於這樣的認識,中國的應對美國對華戰略/變化的措施,顯然既不可能是德國或日本的路徑,也不應該是蘇聯的路徑,而是基於當前的時代特征/主題、國際秩序、國際格局和中美國家屬性的定位變化,在鬥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不懼鬥爭。唯有如此,中國在應對美國的對華戰略/變化時,才能做到張弛有度、進退有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