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發、人發、環發:三線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
http://www.crntt.hk   2020-04-19 08:57:37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社會運行秩序正在恢復。但同時,國際疫情持續蔓延,我國防範疫情輸入壓力不斷加大,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在此背景下,4月10日下午,東北大學、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以“全球‘戰疫’下的東北振興”為主題召開專家線上座談會,就“全球‘戰疫’下的東北結構調整與產業發展”“全球‘戰疫’下的東北亞經貿合作與東北振興”“新形勢下東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任務和突破性舉措”等議題進行討論交流。

  以下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的發言實錄:

  今天討論中國東北戰略問題,離不開2020全球抗“疫”後的新形勢和大格局,尤其離不開東北亞國際合作體系。我想從這個視角談一點意見。

  我先說明:我這裡還談不上“底線”思維,這些天一直在思考,中國的“底線”到底在哪裡?“水很深很深”,還沒探到底。今天只能按照一般的思維來講。三點:第一,為什麼此時我提出要“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第二,沿著什麼“思路”來拓展,或者說怎麼拓展?第三,拓展的“啟動點”放在哪裡?

  一,為什麼要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有這麼兩個大的方面:

  一個方面,從2020年全球抗疫後大格局來看:東北亞合作機制需要拓展。

  此次全球疫情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全球公共衛生事件。從全球抗疫情況看,東北亞幾國的實踐頗令人關注,其中,日韓被人稱之為“東亞模式”;俄羅斯粗糙一點,近幾天中俄邊境口岸綏芬河、滿洲裡吃緊;朝鮮情況了解不多;蒙古國在中國抗疫最緊張的時候,其總統來華訪問,體現彼此之間的密切關係。

  從現有跡象看,大疫之後,世界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一則,“逆全球化”趨勢明顯,當然“逆”到什麼程度我們還可以再觀察,但是逆全球化會有所加劇,聽到有國外學者甚至談到“城邦國家”問題;二則,原有的某些大區域合作受到重創,在此背景下,不同區域力量對比將發生變化。相對於其他地區而言,會不會包括中日韓朝俄蒙在內的東北亞國際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隨著東北亞地位的變化,就我們國內幾個大的區域板塊來說,東北地區的戰略地位在未來可能也會進一步凸現、進一步強化,成為一個很大的支撐點,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科學界有報告顯示,隨著氣候變暖,北極與南極及周邊相關地區,冰山融化加快,一些長年冰封的動物屍體顯露,有可能造成某種潛伏的或變異的病毒侵襲。東北亞這個板塊是人類毗鄰北極圈和北冰洋的重點地區,恰好處在前沿上,這種客觀情況也要求東北亞六國應該團結合作,在原有基礎上,以新的思維拓展東北亞域內合作機制。

  二、沿著什麼樣的思路來拓展:“三線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的考慮

  (一)從“經發”方面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

  經濟合作是東北亞合作機制的基礎。這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中日韓三國,按去年年底態勢,需推進FTA(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從《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文件內容看,“三國”已經確定合作的方針,原定今年要落實“曼谷共識”,就FTA達成協議,現在看來可能有些推遲,但是總的來講,對中日韓三國的合作,還是應給予期待。而且它不僅僅是一個FTA的問題,還有一個支持“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的問題。

  全球戰“疫”之後,根據新情況,除中日韓外,應向更多國家和更多產業領域拓展,一個是國家更多一點(特別是俄羅斯、朝鮮),一個是產業更“硬核”一些,如:石油天然氣合作、礦產資源開發合作、裝備製造業合作、糧食生產合作等(這些方面東北都有一定優勢)。前不久,中改院開過中日韓產業發展會議,我在《經濟參考報》看到成果之一《攜手維護中日韓製造業供應鏈的安全》,關鍵詞是“維護”,“安全”,防止鏈條中斷。

  (二)從“人發”方面拓展東北亞合作機制

  確保每個人的生命健康和自身發展,是東北亞合作機制的核心。從2020抗擊疫情的戰鬥來看,東北亞六國相互幫助,已經形成較好基礎,但是很遺憾,沒有機制化。

  下一步建議以“人的生命健康和自身發展”為宗旨,建立東北亞“六國互保合作”機制,如:跨國預防與救治: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與重大疫情的救治體系等;再如,健康養老與養生:包括應對“老齡化”與“少子化”的保健養護體系,中日韓俄都存在這個問題,有共同需求。近幾年,中改院與日本、韓國相關機構等進行了合作,可以擴展到區域更高層面。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