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9日電/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播。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文化和旅遊的內在聯繫,闡明了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重大意義,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指導性、針對性,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經濟日報發表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洪永平文章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大文章,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題中應有之義。2018年,中國居民人均GDP接近1萬美元,恩格爾系數已降至28.4%,法定假日為115天,帶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實,為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提供了機遇、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需牢牢抓住這一契機,做好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文章。
文章提出,一是做好區域合作發展的文章。需發揮各地資源的比較優勢,挖掘各地獨特的發展潛能,以深化區域合作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
一方面,要在擴大開放中深化區域合作。要以開放的姿態找准定位,深刻把握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趨勢,深入研究自身特色優勢,在大開放中拓展新視野、在大市場中發掘新天地;要以開放的胸懷博采眾長,內陸地區要認真學習沿海發達地區的新理念新舉措,進一步增強區域合作意識,推動文化旅遊高質量融合發展。
另一方面,要積極融入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各地需深入研判自身的區位特點與優勢,將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進程,融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以長江三角洲為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為“長三角”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隨著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長三角”旅遊業在區域合作、產業分工、客源組織、要素市場等方面的發展都將邁上一個新台階。對此,相關各地需抓住契機、乘勢而上,有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進程。
二是做好文化內涵發掘的文章。旅遊與文化密不可分,人文資源是發展旅遊的基礎,發展旅遊經濟要以優秀人文資源為主幹,用文化提升旅遊品位。必須看到,各地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應各具特色、異彩紛呈。
從產業視角看,要把旅遊業的文化內涵發掘出來。文化對旅遊的意義是全方位的,體現在衣食住行各方面、游購觀娛各環節。彰顯旅遊業的文化元素,有利於克服旅遊產品同質化等問題。應通過發掘文化內涵,走差異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把更多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注入景區景點,講好“有意義、有意思”的故事,讓人們循著故事來、帶著故事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