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經濟領域迅猛發展,相關行業人才缺口日漸擴大。對此,浙江高校用“新工科”積極接招。2017年,浙江正式啟動“新工科”建設,發布有指引意義的行動倡議“浙八味”。去年4月,18個涉及浙江高校的項目被教育部列為國家“新工科”研究項目。與“新工科”一樣蓬勃興起的還有新型高校智庫建設,一批快速崛起的高校智庫積極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在咨政建言等方面表現活躍。
產學研合作日益緊密
“立普妥”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基礎用藥,但這種進口藥卻一直找不到更優的國產化技術。四處打聽後,浙江新東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找到了浙江工業大學“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工大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鄭裕國的牽頭下,最終成功用生物催化的方法研製出新片劑“優力平”,且價格僅為“立普妥”的40%,每年可為國家節省醫保支出10億餘元。在浙江400多家制藥企業中,有八成以上都與該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
像這樣的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全省一共分批認定了45家,涉及企事業單位數百家。其中,浙江大學的“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煤炭分級轉化清潔發電協同創新中心”和浙工大的“長三角綠色制藥協同創新中心”已被升格成為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為推動高職院校和行業企業的共同合作,省教育廳還特別啟動了省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迄今已認定20家,讓“協同”覆蓋得更加廣泛。
浙江省教育廳還先後與地方政府、各類產業集聚區、高新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了14個浙江高校產學研聯盟中心。一大批高校通過深入園區,圍繞企業需求,和企業共同開展技術研發和攻關,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為地方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堅實的後盾。
浙江萬德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打算進軍一次性塑料製品市場,無奈行家難覓。在省教育廳“百博入企計劃”的牽線下,公司和浙江師範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工學院教授李熹平幫助企業研發的新型材料綠色環保,生產成本低、產品利用率高,新產品上市後,收益同比增長了30%。
在浙江,像這樣積極搭建平台,促成高校與地方、企業成功“聯姻”的案例還有很多。如:組織高校前往多個特色小鎮開展科技對接、科技服務;推動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台建設,把各高校分散的科研儀器設備資源予以整合,為企業尤其是科技類初創企業提供服務;創設全省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混合所有制新型科研機構——之江實驗室,打造樞紐型創新基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