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有位部長看到經濟部列管的重大投資表現不錯,非常高興,不料隨後公布的民間投資卻讓他大感失望。還有一位閣員看到外商投資呈兩位數成長,以為榮景可期,然而民間投資終究未與外商投資如響斯應。
投資是總體經濟最易混淆的概念,連專家也常望文生義,而做了誤判。當談起投資,有人想到的是股市、房市投資,有人想到的是外商投資、政府列管的重大投資等等,因此儘管眾人都談投資,但談的並非同一件事,因此愈談愈混亂,愈爭愈矛盾,之所以如此,全是定義沒弄清楚所致。
總體經濟所談的投資,也就是國民所得統計所說的投資,是指購置資本設備以從事生產活動的行為,並非買賣資產以得利,因此買股、買房這類的投資自可排除,另土地原屬非生產性資產,自然也不計入民間投資,惟經濟部列管的重大投資卻包括買地支出,昔日部長若明白其間的差異,也就不至於困惑了。
7,000億…待實現的美好承諾
那麼,何以外商投資無法帶動民間投資?原因在於民間投資並非意願的表達,而是實際的支出,因此外商投資案獲投審會通過,這個承諾不會立即反映在民間投資,須待其建廠、採購設備後才會計入,如若外商投資只是來台進行併購,那麼即使併購案多麼驚天動地,也絲毫無助於民間投資,這大概可以澄清另一位閣員的疑惑。
近日有關台商回台投資是虛是實,鬧得沸沸揚揚,經濟部回應:“今年台商積極回台,投資金額已達6,971億元,可為本國帶來超過5萬個就業機會,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當中。”這份澄清稿說投資已達6,971億元,就是錯誤的陳述,從國民所得的定義而言,這筆近7,000億的投資承諾,須待其落實後才能算。
經濟部還表示:“台商回台近7,000億元投資對前三季經濟成長影響非為零,經濟成長率、出口、投資表現均佳,財政部發布108年1~8月資本設備進口317.9億美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主計總處預測今年全國固定投資可望突破4兆元大關,實質成長增幅約6%,為八年來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