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向改革尋找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http://www.crntt.hk   2019-07-31 07:52:02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走進美的集團南沙智能工廠,200多台機器人一字排開替代了過去流水線上的工人;在順德格蘭仕集團,高端智能家電產品以自主品牌生產銷售,不再貼牌生產……深入廣東的企業調研,不禁被欣欣向榮的高質量發展潛能所震撼。今年上半年,廣東經濟總量首破5萬億元,增長6.5%,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均快於整體,二者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至56.5%和31.6%。“大塊頭”跑出了加速度,廣東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快速前進。

  從改革開放之初借“三來一補”發展起來的“嶺南服”,到後來“嶺南藥”“粵家電”席捲大江南北,廣東製造業名聲在外。然而就在幾年前,廣東的低端產業還占較大比重,新產業還不能完全挑起大梁,一些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重大裝備受制於人……這其中除了發展階段等客觀性因素之外,更多涉及科技管理體制、人才發展機制、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等體制機制問題。

  推動高質量發展,首先要理順創新的體制機制。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廣東緊握改革創新這一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緊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國家戰略,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著力破解發展的質量問題、效率問題、動力問題,推動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製造業的核心是創新,而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保障是制度創新。能否在高質量發展中一往直前,主要就看能否打好改革組合拳,在創新驅動發展上邁出實實在在的步伐。在這方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提供了一個範例。作為全國首個新型科研機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以全新的投入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探索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被人稱為“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不完全像事業單位”。制度創新帶來的動能,創造出高效立體的孵化體系,為廣東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在更高水平上擴大開放,高標準建設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是黨中央對廣東寄予的一個重要期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正式頒布實施,如何打破體制障礙、創新融合機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關鍵。廣東以推進大灣區統一的市場連通、貫通、融通為重點,在科技創新、公共服務政策對接、青年創新創業等方面加強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任務落地落實。通過大灣區建設,帶動廣東改革開放再出發,成為廣東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大機遇。

  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同樣不容忽視。“木桶原理”說明,短板不補,不僅拖累發展速度,更制約發展質量。廣東的短板很明顯,比如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二元結構壁壘明顯、部分區域生態環境惡化、外來務工人員融入當地難等。換一個角度思考,發展的空間會不會在“窪地”,發展的後勁會不會在“短板”?針對“短板”,廣東正改革相關體制機制和評價體系。去年底《廣東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體系》頒布實施,這個評價體系充分體現新發展理念,為的就是著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推動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改革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破除體制機制制約,在全面擴大開放中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廣東必能搶占未來發展高地。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剛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