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人工智能大夫”會取代人類醫生嗎?
http://www.crntt.hk   2019-02-17 08:27:24
  中評社北京2月17日電/最近,一項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診斷兒科疾病的科研成果公布。用納入系統的55種常見兒科疾病和部分危急重症作測試,該人工智能系統診斷準確率超過了一般年輕醫生。目前,系統已經在急診分診、門診中臨床應用,對一些凶險的、有可能威脅生命的重大疾病、罕見病,同樣可以輔助醫生診斷。(2月14日 《人民日報》)

  值得一提的是,該臨床智能診斷研究成果中的“人機對戰”並非子虛烏有。研究人員確實將人工智能與兒科醫生拿到台面上,分組來“比試”一番,人工智能在呼吸系統疾病普遍高於85%、普通系統性疾病高於90%的診斷準確率,確實讓人驚嘆。人工智能平均得分高於低年資醫生,接近高年資醫生,這一結果雖有意外,卻又似乎是情理之中,同時也會引發人們的疑問:醫生是否會被人工智能替代?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後,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並不奇怪。人工智能通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智能將數以百萬計的病歷、醫學知識等龐大的數據量進行“學習”,形成病種庫,建立診斷模型,進而完成對病歷的識別和診斷。相比人工智能,人類醫生的“成長”速度顯然要慢得多,需要經歷高校的基礎學習,還要有長期的從業經驗,才能不斷提高診斷準確率,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在判斷人工智能是否能夠替代醫生這一點上,並不能僅僅通過比較診斷準確率和時間成本來下結論。誠然,人工智能在形成了巨大的數據庫後,能夠媲美高年資醫生,在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上,也要比培養一名年輕醫生要更有優勢,但是,仍不能忽視人工智能成長背後,來自“人”的作用。一方面,兒童病情診斷不易於成人,在兒童不能有效表達症狀時,需要來自醫生的有效判斷,進而形成病歷,再進行確診和治療;另一方面,面對可能變化的病情和新的病種,例如流行性疾病,人工智能在實際操作上還不能具備真實醫生的判斷力,後續的數據更新和學習依舊要靠人來完成。

  人工智能不會替代醫生,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其實沒必要將人工智能與人類劃分得如此“界限分明”,要知道人工智能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類,而不是為了取代誰。

  來源:紅網  作者:牟致樺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