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浙江鬆陽:江南老屋複活記
http://www.crntt.hk   2018-06-01 16:42:21
 
  當好文物托管人

  斷壁殘垣的老屋,為什麼要“拯救”,如何“拯救“?時過境遷的老街,為什麼要保護,誰來保護?

  “這些建築絕不僅僅屬於我們自己,它們曾經屬於我們的祖先,還將屬於我們的子孫。”

  英國古建築保護協會的創始人威廉·莫里斯認為,民居古跡從任何意義上說,都不是當代人可以任意處置的對象,“我們只不過是後代的托管人而已。”

  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包括鬆陽縣在內的我國大量地區,正面臨著傳統村落逐漸走向衰敗和消亡的困境。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0年,中國自然村由363萬個銳減至271萬個,消失的村莊中便包含大量的傳統村落。

  “老屋修繕和保護,已經到了‘搶救’的危急階段。”老木匠宋德華頗有感慨,實木結構的老屋一旦無人常住,毀壞的速度極快,而這些歷史建築一旦傾圮倒塌便很難複建。

  對於文化遺產保護,修繕老屋建築、傳承生活方式,鬆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和創新實踐。

  “傳統村落內成片錯落分布的老屋,構築了當地獨特的農村歷史風貌,是歷代村民生產生活的根基,也是千百年來農耕文化賴以傳承和寄托的載體。”鬆陽縣委書記王峻說。

  由於資金短缺、產權複雜等原因,傳統村落的保護長期處於尷尬境地。破敗的民居宗祠映射衰落的鄉村文化,人口逐漸減少。

  鬆陽“拯救老屋行動”對此做出創新探索——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作為社會團體,接受國家財政項目委托,與地方政府合作推動項目實施,改變了以往政府單一保護模式。

  而修復方案、施工圖和預算等文件編制,在時間、程序上都有顯著簡化。在方案概算的編制過程中,傳統工匠技能也得到寶貴的修復和傳承。

  同時,項目主體由政府主導轉為老屋產權人自主實施,施工單位由必須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轉為村民自行組織。更為靈活優化的管理方式不僅提升了村民參與度,激發了產權人自主保護意識,還將修復成本降低30%以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