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台設索馬利蘭代表處 劉仕傑點出三大挑戰
http://www.crntt.hk   2020-07-03 18:37:14
劉仕傑。(中評社 資料照)
  中評社台北7月3日電/台“外交部長”吳釗燮1日下午宣布,台灣與索馬利蘭(Somaliland)2月議定互設具官方性質的代表處。曾任外交官的時代力量媒體創意部主任劉仕傑昨天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發展跟索馬利蘭的關係有三大挑戰。第一、包括台“外交部”在內,全台灣的人對索馬利蘭這個回教國家大概都非常陌生。

  第二、台灣目前有十五個“邦交”國,每一個“邦交”國除了台灣之外,都各自有數十個甚至百餘個“邦交”國,這些“邦交”國必須在台灣跟大陸之間擇一建交。劉仕傑分析,台索之間下一步可能也會談到建交的問題,但意義是什麼?而且對台灣到底是否利大於弊?也值得深思。

  第三、既然台灣政府投入資源與索馬利蘭發展外交關係,他認為也不見得是壞事。但外館和駐外人員的人事費及各項費用,都要用納稅人的錢來支付,既然投入了資源,那我們預期要什麼回來?“外交部”應該要和“國會”報告,讓人民了解。

  以下為劉仕傑臉全文:

  【 一個連網路側翼都陌生的國家 - 索馬利蘭 】
 
  索馬利蘭(Somaliland)。一個在2020年7月1日之前,全台灣沒有太多人知道的“國家”,突然變成網路上熱搜點。
 
  有些人自稱聽過這個國家,但旋即被打臉“不是海盜的那個啦,有海盜的是索馬里(Somalia)”。但其實Somalia與Somaliland究竟是不是同一個國家,坦白說是一個在國際法上至今仍沒有正確唯一解答的問題,因為國際法上並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權威(authority),可以決定如何可以成為一個國家。
 
  如同台灣的“邦交”國數目。每當我演講時被問到這個大哉問:究竟台灣要有多少個“邦交”國才夠?其實也沒有答案。28個“邦交”國跟15個“邦交”國,差別在哪?如果有天剩下一個“邦交”國或出現乍聽之下很可怕的“零邦交”國,會怎麼辦?你問我內心的真正答案,我會說:其實不會有短期內立即的影響。
 
  索馬利蘭是不是一個國家?跟台灣類似,它有軍隊,有警察,有貨幣,有個相較還不差的政府,有海關,有民主選舉,也有護照(但承認的國家不多,所以為了出國便利,索馬利蘭國民也可以有索馬里的護照)。
 
  硬要說,護照這一點,跟台灣的差異性最大。台灣的護照非常好用,而且我們不能同時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護照。
 
  索馬利蘭跟台灣相同,都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它雖然跟少數國家維持官方互動或稱所謂的外交關係,但它沒有任何“邦交”國。別忘了,台灣到目前為止可是有十五個“邦交”國。而索馬利蘭跟台灣,都是“無代表國家和民族組織”(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 UNPO)會員,台灣是1991年由台灣民主基金會身份加入,而索馬利蘭是在2004年由該國政府加入。
 
  說了以上這些,大家可能會好奇:那為何索馬利蘭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
 
  索馬利蘭的困境,跟台灣很不一樣。
 
  台灣是因為中國的反對,而中國非常的強大。
 
  而索馬利蘭的經濟甚至比索馬里好,而前者不被承認為一個國家的原因是因為“冷漠”。
 
  誰冷漠?非洲國家冷漠,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冷漠,沒有太多人在意“索馬利蘭是不是一個國家”這件事。就連索馬利蘭國內,都有人認為應該要跟索馬里統一。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的立場,也不樂見非洲境內各國疆界變動。如果原先屬於索馬里境內的索馬利蘭真的獨立了,會不會引起境內其他分離主義區域的“巴爾幹化”,這個考慮導致了非洲各國對讓索馬利蘭獨立這件事興致缺缺。
 
  台灣要發展跟索馬利蘭的關係,其實有許多挑戰。
 
  第一,包括“外交部”在內,全台灣的人對索馬利蘭這個回教國家大概都非常陌生。
 
  這也出現了有趣的現象,網路上無論是支持或反對小英政府的各類臉書粉專,對於這個議題都異常沈默,因為太陌生了,所以連發文的角度一時半刻都不知如何拿捏。
 
  第二,台灣目前有十五個“邦交”國,每一個“邦交”國除了台灣之外,都各自有數十個甚至百餘個邦交國,這些邦交國必須在台灣跟中國之間擇一建交。
 
  依照台灣跟索馬利蘭互設官方代表處的跡象來看,下一步未嘗不會走向建交。但建交的意義是什麼?
 
  台灣成為索馬利蘭的第一個“邦交”國,索馬利蘭成為台灣第一個“原本零‘邦交’國”的“邦交”國。
 
  這對台灣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其實值得討論。
 
  台灣部分媒體報道稱為“外交突破”,但通篇報道也寫不出來究竟突破在哪,最大的原因正是索馬利蘭尷尬的國格地位(statehood)。
 
  第三,既然台灣政府投入資源與索馬利蘭發展外交關係,我認為也不見得是壞事。
 
  但館舍要錢,官邸要錢,預計四名駐外人員(含代表及三名館員)的人事費(我評估應該會列為D區,地區加給應為四千美元以上,也就是說最菜的三等秘書每個月可能領到將近一萬美元薪水),業務費,交際費,交通費等,全部都是政府資源(以上還不含可觀的機密預算),都是台灣國民辛苦的納稅錢。
 
  既然投入了資源,那我們預期要什麼回來?政府機關最近很流行KPI機制,那跟索馬利蘭發展外交關係的KPI是什麼?這一點,我認為“外交部”也需要適度跟“國會”報告,讓人民了解。
 
  以台灣“邦交”國而言,這些“友邦”對台灣最主要的協助之一,就是在台灣的國際組織參與上幫推一把。例如每年九月份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這些“友邦”的常任駐聯合國代表會替台灣執言或致函。這幾年台灣民間很關注的每年五月份在日內瓦的世界衛生大會(WHA),也是類似機制,我們仰賴“友邦”跟非“友邦”國家幫我們執言或致函。
 
  那這些事情,索馬利蘭政府能幫上台灣嗎?
 
  似乎很難。因為它自己並不是聯合國會員國,自身難保,怎麼幫台灣呢?
 
  講白了,索馬利蘭是個比台灣在國際上更“邊緣”數倍的“國家”。
 
  那可以有其他的KPI嘛?例如經貿交流?軍事合作?不確定。這也是政府需要跟人民解釋的。其實只要給個說法,相信多數人民都會支持。
 
  最後,我想提一點我的個人建議。
 
  台灣現在只有一個非洲“邦交”國(史瓦帝尼),而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近幾十年來在非洲的著力很深,尤其是花了許多資源在非洲聯盟的經營上。非洲聯盟的總部在衣索比亞Addis Ababa,正緊鄰索馬利蘭。如果“外交部”進攻“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與索馬利蘭發展外交關係,是為了重整在非洲的外交戰略,我個人相當贊成,但也務必要投入足夠人力跟資源,否則只是淪為一個無關痛癢的D區館處。
 
  依照中央社的報道,目前“外交部”預計在此處配置四人,也就是一名代表加上三名館員,我個人認為這個人力配置有往上調整的必要。例如,我過去曾派駐帛琉,在一萬多人的島國上,大使館人力配置原本五人,後來調整為六人。索馬利蘭人口將近四百萬,面積數倍於台灣,而且台灣目前在非洲僅有四個館處,其中三個位於南部非洲(史瓦帝尼及南非),一個位於西非(奈及利亞),如果在索馬利蘭配置五人,屆時該如何掌握整個廣大東部非洲的政情?甚至也許可以試著考慮,如果政府真有心重整對非洲外交戰略,也不一定非得指派資深職業外交官出任,而應該是以特任方式,指派高層信任之外交賢能親自出征,反而能凸顯政府之拚外交決心。
 
  陸媒對於台灣與索馬利蘭建立官方關係一事呵呵不語,反映出中國的大國傲慢及過度自信,台灣毋需太過在意。但捲起袖子,我們的確需要認真討論該如何在非洲做出新局。共勉之。

          
】 【打 印】 

 相關新聞: